【關於「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

1990年代,台南小劇場運動展開的起點,生趣盎然。但在台灣現代劇場生態版
圖上,曾經被劃分為外台北地區的社區劇場,或是成為城鄉差距之下貧乏空白
的ㄧ頁。即使至今,仍然缺乏全面而平等詳實的關注和認知。
1996年5月,經過了吳幸秋的提議、郭冠妙的熱血投入,《葫蘆樂園》創刊號
登場,同年6月的第二期,刊名加上了副標「劇場發聲報」,並以「專題視窗」
為名,邀請了高雄、屏東、台東、台中、台南的劇場工作者接受訪談,以共筆
的方式,為當時ㄧ個南北失衡的現象進行討論:〈關於劇場界「台北=台灣」的
迷思--話從「一九八六至一九九舞台灣小劇場研討會」談起〉。
之後的各期內容,大抵維持著「專題視窗」「演員筆記」「南台灣劇場小短波
」幾個主要單元,就生態現象、劇場創作表演的訊息與內涵,進行報導或討論
。
目前所知這個刊物發行至17期,時令為2001年5月、夏季。
在此2020年冬春之際,「葫蘆樂園 :劇場發聲報」終於網路世界露臉,內容除
了《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 歷史檔案數位再生,還有「主題關注」「觀演評
台」「劇場短波」等單元,希望能夠為台灣現代劇場藝術史的版圖建構盡點力
量,讓「葫蘆樂園」從過去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