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Eric Lin、李彩云、慾望劇團、牧夫肢間舞團……等表演團體
時間|2020/03/08 11:30~16:45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全園區
劉悉達(駐站成員)
十年耕耘有成的「草草戲劇節」,於第十一年起迎來聯合策展方式,本屆策展的動線更加明確,園區內活動以三大主題「展」、「學」、「演」觸及六大核心【1】,除了青少年劇場外,在全園區內不斷發生的各式活動──移動的主舞台、開唱、市集、影展、講堂、展覽、工作坊交織構成了現今草草戲劇節的多元面貌。
看來是要發光發熱的一屆,卻在疫情的影響下,策展團隊決定將青少年劇場《天空》延至十月演出。一向被視為重頭戲的青少年劇場缺席,卻也令人不禁想像,缺少「主秀」的草草,會是如何的戲劇節?以往被視為可看、也可路過的多組戶外演出,會不會反而成為本屆的要角?除了那些已對草草脈絡清楚的戲迷,又會給予偶然參與的民眾什麼樣的感覺?對戲劇萌發什麼樣的意識及感動?
本屆草草戲劇節戶外演出,安排約五至六檔表演團體為一組,分別在大道埕、荷花池畔、後山草地三場地演出,一檔演出為十至十五分鐘,一天共演出三次,若觀眾準時進場,可以看完所有演出。在短暫的十五分鐘內能夠發生什麼?會是什麼?很多時候,十五分鐘只是一檔正規戲劇的中場休息,卻是草草戲劇節將近六十個表演團體所能揮灑的全部。一齣戲劇的敘事結構需要時間來展開與收成,不知是否因此,草草戶外演出的部分,選擇「戲劇」作為主要呈現者不多,以筆者於三月八號入場為例,在觀賞的十一場表演中,多以舞蹈與肢體互動呈現居多。看似有限的十五分鐘,似乎也激勵著創作者該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獲取觀眾的注意力。
就當天的舞蹈節目來看,其中不乏令人驚艷者,Eric Lin帶來的鋼管舞演出,似乎就斬釘截鐵的告訴觀眾「全力展現不會錯」,從出場的那刻起,以熱烈而優美的舞姿填滿表演,觀賞間觀眾無不屏息。李彩云的單人舞倒是充滿野心,她將舞踏元素入舞,以背對觀眾開場,動作雖接近靜止,卻能看見肌肉維持緊繃張力,舞者轉向正面後,長髮擋住表情,肢體逐漸張狂,最後露出抹滿白粉驚狂又猙獰的臉,口中咬住纏繞的紅線如血,與爆破的白氣球說盡從失控到毀滅的意象,彷彿也挑釁著和平的草地場域。牧夫肢間舞團帶來的互動式演出,舞者身披如畫布般的舞衣,從遠處走來,將手中的各色墨水交由觀眾,令觀眾在其上噴灑,很快舞衣被墨水浸濕弄髒,他亦嘗試用清水反擊噴墨觀眾,但大多時間他像耶穌般雙手展開呈現受難姿態,在我觀看的那場恰巧有孩子拿到墨水,孩子不管舞者動作一路噴射到底,表演氣氛變得過於童真趣味,筆者不禁想像,要是有觀眾能做出其他反應(例如也拿墨水噴灑自己?在舞者衣服上畫上愛心?),會不會甚至能改變表演者預設的敘事?
舞蹈外仍有少數的戲劇演出,來自基隆的慾望劇團嘗試以「雨」為主題,雨傘為主要道具,演出壞天氣下的各種情境與心情。整體效果卻較為破碎,以預錄旁白的方式取代現場對白,似乎少了些演出的魅力。自由舞者王甯帶來演出《練習》,她以較長的時間走位、換裝以及道具使用,試圖表達舞者在台上與台下的心情轉折,然而整段的高潮仍是在她最後舞蹈的呈現上,這段表演的有趣之處在於,演員在動作肢體上因戲劇性的缺少,反而看來較像是在呈現舞者日常生活的行為藝術,偏偏節目時間又不夠長到「像是在被觀察」。查爾斯艾瑞克,選擇在缺少燈光舞台的效果下演出太空人的迷航冒險,更是令人一頭霧水。筆者認為,並非戲劇節目的表演者用心不夠,顯然地,「十五分鐘」的「戶外演出」,既有時間限制,場地又不是十分利於表演者運用(舞台設計的不在場,空曠不利於聲音傳播與觀眾聚焦),未來草草戶外部分的戲劇演出,該如何「戲劇」?如何吸引觀眾?還需要更多創作者的發想突破。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內有豐富的地景,包括閩南式風格建築。古典的涼亭樓臺,園區中央的蓮花池畔連結著一大片草地,當天的表演團體卻鮮少考慮到與現場環境對話、互動的可能性,似乎僅是將在「室內」設計好的橋段搬到戶外,儘管戶外表演總是讓觀眾感覺自由自在而趣味橫生,但缺少將環境條件做為場面調度的考慮,表演看來就顯得扁平許多。相對的,延期至十月的青少年劇場團隊,將《天空》濃縮成類似「前導」概念在戶外演出十五分鐘,青少年演員們利用草坪突面後的遮蔽處,做進場退場,也透過演員大範圍的跑動、走位,將原來看似平面的草坪劃分出了立體感跟空間感,戲感就自然的出來了,筆者甚至希望,《天空》屆時真的可以來場戶外完整版呢。
文章末段,則是筆者的喃喃自語而已,越來越趨向完整企劃模式的草草戲劇節,連帶著市集的招商攤販類型也頗為一致。當天氣候炎熱,也鮮少有風,隨著進入活動的時間拉長,身體漸感疲憊不適,卻找不到一家可以暢快解渴的商家,小杯、價格又不親民的手沖咖啡、手作果汁跟逐漸不冷的瓶裝冷泡茶倒是十步一家,能夠降溫的冰棒是有的,價格卻讓我遲疑,只好頻頻拿著保溫杯裝著常溫水喝,總讓我覺得市集的規劃有些不接地氣。再更嚴厲地說好了,這樣文青風格的策展形式,包含清新簡約的主視覺設計,園區內全面使用環保杯具,推出啤酒、托特包等周邊商品,在全台各地都是屢見不鮮了,若不說來到嘉義,這裡要說是華山園區也行,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來呈現屬於嘉義的獨特品味呢?
註釋 1、參閱草草戲劇節:https://thegrasstrawfestival.ourtheatre.net/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