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2020即興舞蹈工作坊|詹翔宇 & 瀞劇場
時間|2020/08/22 10:00-12:00、13:30-15:30
地點|瀞劇場
文字 \廖哲羚
攝影 \瀞劇場提供
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自上午10點到下午3點30分,位在台南市福吉街的瀞劇場 deep smooth theater,舞蹈家詹翔宇開設的即興舞蹈工作坊,為從8到11月、由四位舞蹈工作者開設,共計四場的《當盛夏.剩下舞蹈–瀞劇場舞蹈季》揭開序幕。
本場導師詹翔宇1992年出生於台灣苗栗,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曾演出多個知名編舞家作品且於日本無設限舞團( Noism Company)擔任舞者。回台後積極投入舞蹈推廣。
當天的課程分為上下午,共計四小時,進程上由個人到雙人、再到團體;從放鬆到感知、再到互動、即興,以及最後的 jam(集體即興)。上午的暖身,學員們互不熟悉,導師先以學員互動的方式進行暖身,以求接下來的課程大家能更自在展現肢體。
暖身時導師講求學員專注在個人重心的單點切換和移動,使指示的支點如:手腕、肩膀⋯⋯等,自由在空間中帶領身體變換,藉此感受身體的各個部位和重心轉移。雙人時則和另一名同學搭配,有三個主要模式:「接觸」、「穿梭」和「鏡像」,「接觸」是兩人的身體隨時要有任何一點相碰連接;「穿梭」是兩人的身體不能直接接觸,但要在對方肢體營造的空間中穿越移動;「鏡像」是兩人面對面由其中一人做出動作,另一人模仿跟隨。在導師的帶領下,學員互換跟隨及帶領的角色,並隨著導師指令逐漸加快交換的節奏,最後導師停止帶領,讓兩人自由的以默契感受對方的身體,在彼此的流動中達到一至的狀態。這三個雙人的互動模式,貫穿了整個工作坊的進行,當天無論和不同夥伴搭配,甚至到每個段落最後的jam,都是由這三個模式出發,在上午的課程結束前有當天課程的第一次集體即興。

下午的課程更加著重在雙人的互動,導師安排一男一女固定夥伴,從觸摸、按壓趴著的夥伴開始,從觸覺感受對方的肌肉,接著躺在趴著的夥伴身上,以背部接觸、翻滾,並維持固定一點接觸相連,試著讓雙方在重心上產生直覺與默契,
接下來的練習,由一人捧著夥伴的頭部帶領對方身體移動,這個練習需要對對方的任何移動保持高度感知,與原先的夥伴建立默契後,導師再讓學員隨機交換夥伴,在與不同夥伴的配合間轉換時,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的身體,去適應彼此的行為模式。在與夥伴繼續上午課程的接觸、穿梭和鏡像後,最後全體學員以當天所有練習過的個人、雙人動作做最終的集體即興,工作坊便到此落幕。

在會後座談,詹翔宇分享他的舞蹈生命歷程,從少年時選擇舞蹈後家庭的拉扯、到旅日舞者的生活分享,以及成為舞者後曾想過放棄的心情。12歲接觸舞蹈後,15歲才決定走向舞蹈之路,傳統的家庭一開始非常反對。他認爲自己不像其他科班的同學們從小學舞,因此更加努力,也逐漸體體會素人和科班的舞者身體上的的差別,奠定後來對指導素人舞蹈的理解與動力。比起教授動作上的專業,他更著重在讓參與者發覺自己身體的可能性、理解空間和身體關係的變化,而對於舞蹈專業者,他則著重在放下專業的限制。他說,現在的他樂於指導,今天的課程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切入,從身體找感覺,找到自己也找到別人。
在參加工作坊之前,已經很久沒有感受過自己的身體,身體也因越發快速的工作與生活步調逐漸成為負擔。即便只有四小時,當天的工作坊已是我難得將專注回到自己的時刻,讓自己的身體拋開生活中充滿約束的僵化動作,試著感受每一個部位想要的姿態與去向,去感知自己和他人。
當天結束後,我和瀞劇場的夥伴聊到,這次的舞蹈季是第一次辦理,四個導師有著比較純粹、內省再處理的特質,希望藉由舞蹈工作坊為參與者的生活帶來變化,以及對舞蹈安定的想像。

文字 \廖哲羚
攝影 \瀞劇場提供
主辦單位 \瀞劇場 deep smooth theater
工作坊 \《2020即興舞蹈工作坊|詹翔宇 & 瀞劇場》
授課導師 \詹翔宇
工作坊時間 \2020年8月22(六)10:00-12:00、13:30-15:30
講座時間 \2020年8月22(六)16:00-17:30
地點 \瀞劇場 deep smooth 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