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次:11/07(六) 19:00 
文字:廖哲羚(駐站成員)

用兩段時間多個空間的演出(一段時間可以看至多兩段演出)搭配主舞台的三段關鍵劇情,一種試圖呈現多視角/觀點的演出方式,讓觀眾自由奔走選擇觀看的主題,佐以多個影像及現場裝置擺設(情色書刊雜誌、性暗示/明示道具、金瓶梅部分章節等),不過移動的規則與時序剛開始參與時是令人困惑的。

由樂手演出的段落和其他具有戲劇背景的演員有明顯表現上的落差,另戲曲片段的演出橋段則是明顯比其他安排顯得有可看性。

在小空間近距離觀賞演出的體驗是有趣的,雖然各個主題名稱並不太容易令觀眾想像空間內的演出內容,但分段演出對於呈現單一視點而言,在此次演出中是個不錯的運用。比較令我疑惑的是,結論和內容的關聯?如果要討論沙文父權,則對其的反思為何?以及對眾多提及潘金蓮故事、記載的取捨?還有移動的意義,除了讓觀眾覺得有所錯過以外還有什麼?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