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映琪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1未來的評論人」工作坊成員

由台南人劇團所製作的《安平小鎮》,改編自Thornton Wilder的Our Town。雖然在敘事上,具體的佈局方式有所不同,但安平小鎮的登場,卻讓我聯想到馬奎茲筆下的馬康多。小鎮裡的居民看似文明未開化,但卻又具備都市中所謂的文明人所望塵莫及的神秘能力。如果沒讀過牙醫系的人能成為牙醫師,考不上中醫師執照的人能替人看一輩子的病,那就再也沒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了。安平小鎮就是這樣的一個如同馬康多般魔幻的小鎮。

在這樣的一個小鎮裡,所上演的市井小民的人生,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這齣戲當中的角色設定相當寫實地貼近於常民的生活經驗,但同時又使用了說書人與打破戲劇幻覺等手法,讓觀眾時而深深入戲而與角色共鳴,時而又抽離出戲外而能反思自己。戲中角色就是如此鏡映著我們觀眾每個人自己。

我認為「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是這齣戲的主旨,而每個人對人生的體驗其實會因著每個人各異的身心狀態而拉出不同的視框與剪裁。作為一位視障的觀眾,我所觀看的錄影版本並沒有口述影像,然而我卻也覺得無傷大雅。因為就這齣戲所欲探討的主題而言,我透過我既有的感官知覺來接收戲中的訊息,這樣的狀態其實是更接近我日常生活的狀態,已經足夠讓我通往這齣戲的核心了。

整齣戲的開場,說書人語調開朗,伴隨著輕快的配樂,然而,就在冷不防間,說書人忽然就插入了對戲中其中一些角色的死亡預示。甚至這些死亡預示的內容,盡是些像自殺或客死異鄉等可說是不得好死的狀態。往後每當我看見這些角色的時候,就會不禁想起他最後會如何死去。全戲的開場,在一片恬靜祥和之中,卻隱隱然飄散著死亡陰影的不祥氣息。

其中一個角色蚵仔,除了協助打造城鎮氛圍之外,並未直接參與在主線故事中。然而,說書人卻還是快速地旁述了他的一生,並道出他最後在軍中自殺的結局。對我來說,蚵仔這個角色就像鬼魂一樣,在戲中仿彿還沒有真正活過,就已經過世了。像這樣的角色還有林先生落海失蹤的小弟。對我來說,這些角色,弔詭地是透過缺席才突顯出自身的存在感,作為死者卻仍與戲中角色同在。

雖然戲中的角色在背景設定與演員表演上,都是寫實取向的,但有趣的是,戲劇的整體氛圍卻又有如童話般如夢似幻。戲中的角色性格都很單純一致,一點都不複雜多變。同時,戲中對角色外顯的言語和行為著墨較多,對於角色的內在心理活動卻描繪得相當簡約。上述的這些特性恰恰也是童話的特性。而在童話中,其實經常反映出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創作者有將安平小鎮的故事影射為每個人的故事的意圖,透過類童話的敘事手法,觀眾很容易就可以被觸動對於生命原型的聯想。

在第三幕中,死者不僅能如同生者一般感覺、行動和說話,甚至還可以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上再經歷一次生前的時光。這樣的手法已經可以稱之為魔幻寫實了。我想,這也是另一個為什麼安平小鎮令我聯想到馬康多的理由。死亡年資較深的林太太勸剛死去的佩佩,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等待,終有一天我們所思念的生者也會來與我們團聚。然而,這樣的團聚,究竟是喜劇,還是悲劇,竟有些曖昧難辨。

走筆至此,我不禁想問,對這齣戲的創作者而言,他對生命所抱持的觀點究竟是什麼?在這齣戲中,我看見日常的篤實和死亡的陰影共存,關係所帶來的保護和災難所帶來的破壞共存,活潑的生命力與沉重的天人永隔共存,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卻又都僅僅只像是虛空呀虛空。對我而言,儘管戲中的角色大部份的時候都是靜定幸福的,但少數的幾個猛然襲來的噩運力道卻很重,看完整齣戲後,留在我腦海中的竟然盡是戲中的災難性事件。

其實生命很簡單卻也很複雜,創作者對這樣的人生採集了切片,但每個觀眾從中或許終究只能看見自己。我也透過了我觀戲後的所思所感,更認識了我和人生的關係。期待每位看這齣戲的觀眾,也能透過自己和這齣戲的關係,對自己和人生的關係有更多的覺察。我想這就是好的劇場從不說教,卻能或大或小地撼動我們的生命。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