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響座劇場
時間|2021/10/01(五) 20:00
地點|響座劇場

洪子婷(2021未來的評論人工作坊成員)

2019年末成立於高雄的響座劇場,年輕而富企圖心,積極辦理課程、演出,2021年推出「May Be藝術季」,包括一系列的講座與演出。以劇團為名製作的第四號作品《再見了,瑞北》(以下簡稱《瑞北》)五月首演後隨即遭遇疫情升級,導致藝術季與演出都延遲至十月才再次與觀眾相見。

《瑞北》以即將熄燈的瑞北夜市為引,主要場景為夜市附近的住家空間。主角建安帶著女友芳庭自台北返回高雄老家,弟弟去畢旅,父親住院,只有母親獨自親切和靄地接待二人。劇情前半段,父親的病況使建安一方面考量家中經濟提議休學,另一方面亦產生自己與父親關係不親,甚至不瞭解對方的感慨,看似是牽動角色心情和行動的主要事件。然而母親毅然拒絕了建安休學和代替自己去醫院的提議,並在建安的詢問下,笑著娓娓說出認識丈夫的過往,帶出父母輩年輕模樣的些許想像。

隨著母親離開家中前往醫院,剩下對於家的空間都相對陌生的建安和芳庭。趁著芳庭熟睡,建安開窗抽菸,人在台北畢旅的弟弟來電吵醒了芳庭,彷彿是要向芳庭交代自己為何違約抽菸,建安突然開口:「星期日是我弟的忌日。」原來陳家有三兄弟,排行老二的弟弟六年前在高雄氣爆中意外去世。由於當晚撞見二弟要出門卻未能阻攔,除了失去手足以外,建安更背負著有愧於父母、卻無法對家人言說的愧疚,因此不曉得如何面對家人、不想回家,也無法順理成章地認為這裡是自己的家。在建安吐露心事後,芳庭說出了那句建安需要聽見他人告訴自己的話:「不是你的錯」。芳庭也和建安分享自己外祖父過世的那一天、被建安打動的原因等等更為私人的心情。

經歷了那樣的坦誠後,為了幫助建安找到和父親聊天的話題,兩人開始了「尋寶遊戲」,試圖找到進入建安父親書房的鑰匙。一連串嘗試未果,感到沮喪的芳庭研究起掛在牆上,據說是建安父親寫的第一篇報導文章,使建安回想起唯一一次進去過父親的書房,是因為二弟打破相框意外找到鑰匙。卸下相框、拆開背板後,兩人拿著鑰匙進入了觀眾身後的空間──也就是父親的書房,喚起了建安幼時與二弟留下簽名和「到此一遊」筆跡的記憶,並在書桌上找到一張樂譜,故事便在芳庭彈奏的琴聲中進入了尾聲。最後兩人把握夜市即將收攤前的一點時間,下樓與瑞北夜市道別。化解心中憂愁的建安也致電給母親,表示這次會留到二弟忌日過後才回台北。

《瑞北》以陳家的生命事件為經緯,映襯著瑞北夜市即將熄燈的感傷氛圍,看似為這個故事畫下了圓滿結局。從韓國瑜、氣爆等標誌性的事件來看,的確能感受到團隊試著勾勒某種高雄記憶,以及探索家庭關係的意圖,然而劇中隨之浮現的矛盾與未竟之處,使觀眾雖然能夠理解與感受到團隊的想法,卻未必能被說服。

如劇中的主要事件不明確,前半段看似鋪陳親子相處,卻突然揭露幾乎無跡可循的二弟身亡事件,二者之間看不出有什麼直接相關,角色回應事件的方法也各自獨立,未能達成某種交集,甚至抵消事件本身所可能形成的力道,造成劇情結構隨著時間過去卻愈發模糊。而佔了極大份量的女友芳庭,言行可以說都是為了推進劇情而服務。其開場剛到陳家時的拘謹,與尋寶遊戲時表現的開朗活潑之間缺乏妥善轉折與鋪陳,格外讓人摸不著頭緒。另外諸如心事重大而難以言說的「沒有表現」和真的沒有事情發生的「沒有表現」之間的分野;以及如何組織角色、事件和空間的關係,以凝聚出看似本戲目標的「家」之概念等等細節,也都仍有很大的思考和發揮空間。

本次演出之劇本、製作與演出團隊都尚且年輕,而具有嘗試的企圖與能量,《瑞北》作為發展階段的演出已初具雛形,亦能夠讓人感受到「堅持以創作述說在地故事」*【1】的決心與誠意,就這個角度而言,已值得嘉以讚許。而比起完整、成熟的演出,或許藉由演出的機會發現問題與不足,對於這個階段的創作狀態而言更為重要。筆者仍然期待《瑞北》在本次演出後,能夠成為團隊成長的助力,亦能成為更加完整,也更具說服力的作品。

【1】見響座劇場Facebook粉絲專頁,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hinezonetheatr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