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是個女生
時間|2021/10/23(六) 14:30
地點|范特喜范客講堂
李姿儀(2021未來的評論人工作坊成員)
觀眾入場時,一位穿著白衣白裙的女子(「聲音」,方妙辰飾)抱膝坐在沙發上,偶爾有些孩子氣地拿起地上的紙球丟著玩、偶爾有點神經質地把地毯上的灰塵撢走。她四顧了一下隨機拉了一名觀眾到掛在牆上的畫前,讓觀眾一起用紙球丟畫。那幅畫是灰姑娘發霉的長裙,她似乎覺得用紙球丟畫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鼓勵地朝觀眾笑著,還主動撿來很多紙球遞給觀眾。
這是整齣劇互動的開端,同時也是《如果以秒存在世界》(以下簡稱《以秒》)在戲劇中融合了展覽的告知。四周牆上的圖畫旁如同正規畫展一樣,貼著該圖畫的名稱和簡短靈感解說,讓觀眾可以在等待開演前隨意走動觀看。然而雖此劇在宣傳時即強調了戲劇x舞蹈x展覽x互動的模式,可惜因很多觀眾似乎都習慣於安靜地坐在原位看戲,對於演員邀請互動的舉動並沒有太多回應,也沒有太大觀看牆上圖畫的意願。在劇中的互動環節,甚至因為下午場外面的光線過亮,投影在白幕上的指令並無法使人看清,許多觀眾都在互動環節中感到十分困惑和茫然,甚至不知道已經被給出了可以如何和演員互動的指示。
作為第一個入場的觀眾,看到在等待開場時「聲音」有些天真又有些神經質的表現,對比開演後她十分犀利且強硬地讓張子萱(張簡嘉怜飾)直面自己的作為,不禁有些困惑到底此角色的設定應該是什麼。貫穿整齣劇的是張子萱不願意面對自我的掙扎,以及被完美標準限制住的疲憊,而此事透過她們的對話和激烈的拉扯舞蹈動作中可以窺見一二。「聲音」或許是張子萱放不下的過去,也可能代表了她內心真正想遵從的真實自我,但無論是「聲音」隨著劇情逐漸強硬的行為,或是偶爾溫柔的話語,都透露著她只是極端化的張子萱,更可能是因為張子萱的執著而產生的另外一個張子萱。比起界定「聲音」的角色設定究竟為何,或許更應該將分析的重點放在張子萱身上,畢竟她是劇中唯一有了重大轉變,並在領悟了時間的意義之後,可以對真實世界產生不同應對的人。
《以秒》中提到,人不需要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很完美,但在劇末時張子萱也只是象徵性地和「聲音(或者說是真實的自己)」擁抱,以示接受了全部的、有缺陷的過去。關於她未來的生活是否會有什麼改變,是否會向媽媽誠實地說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如她所述的好、是否會向她的上司提出抗議或有其他改變現況的舉動,隨著戲的散場都已無法得知。而整齣戲裡關於「時間」的大哉問似乎也只僅限於此,在劇中可以很明顯看到張子萱自我的掙扎、被時間壓迫的疲憊,但無法看到她對時間的看法是否有改變,是否會改變今後的生活模式(例如不再需要便條貼提醒自己幾點必須做什麼事)。比起該如何面對時間的強勢沖刷,劇中呈現更多的是張子萱和自己和解的過程,是一個人成長的撕裂和黏合。我們會為張子萱的勇敢面對鼓掌,為在她身上看見的、自己的影子流淚,但除此之外,這齣戲還有什麼?
或許因為想處理的議題太大,也正因為「時間的壓迫」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對於此哉問,《以秒》透過逐步揭露一個人的過去,呈現了一種被時間逼至極限的身心狀況。或許有人深受感動,因為在現今忙碌且繁瑣的生活中,被時間推著走是很多人的常態,但在知道了這樣的狀況可能會導致身心疲憊之後,我們還能夠做什麼?在了解到小時、分鐘、秒鐘都只是人類訂出的標準單位之後,我們是否有可能在此之外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