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TAI身體劇場
時間|2021/11/26(五) 19:00
地點|TAI身體劇場工寮

文/盧宏文

TAI身體劇場主辦的「夠帶種藝術季」,自2018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到2021年已邁入第三屆,有別於第一、二屆於參演名單中,非TAI身體劇場的團體或創作者約佔一半比例,第三屆則幾乎全是TAI身體劇場的團員分成不同小組參與。

這樣的演出成員組成,其實帶給我在觀演前不小的焦慮。自第一、二屆的觀演經驗來說【1】,或許是承襲於TAI身體劇場對於原住民生命議題的觀照,以及編創舞蹈的動作概念與形式。團員們的作品總是相當沉重,乃至於有時候已是令作品失去動能的沉悶,再加上原先在舞團FB官網,提及本次創作命題的宣傳詞「兩盞燈光召見創作者的騷靈,與大理石廠房的情熱。」腦海中,幾乎已能預料到會是一晚沉重、單調的演出。

所幸,創作者的任性總是能突破重重限制,結果在該晚的演出裡,兩盞燈光的限制完全消失,沒有創作者把這個前提放在心上。創作者們也皆回歸本位,以自己最擅長的表演形式與生活狀態面對觀眾。不再為了完成一個有在認真思考的創作死踩油門,而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以輕盈的認真托著作品與觀眾的心情上升。

舞團的現任舞者巴鵬瑋(Lrimilrimi Kupangasane)在本屆「夠帶種藝術季」中不跳舞,以歌者的身分,與小事樂團帶來魯凱族的童謠與自創曲;曾是舞團舞者,中間短暫離開,目前又與舞團保持密切合作的林源祥(Ansyang Makakazuwan),則以關於外婆的小故事,和卑南族語創作歌曲,營造出一個略帶傷感又溫馨的開場後,瞬間畫風一轉,台上的樂手、歌者,及在地板上畫著月桃葉的舞者,燈光增強照射下,又是三名來自美的國度的歌手。他們嬉鬧地玩著前奏猜歌遊戲,為整個「夠帶種藝術季」帶來全場大合唱的歡樂收尾。

另外要提的是由雙人組合潘巴奈(Pan Panay)與曾在鳳林開咖啡店的Lisin Haluwey帶來的〈Ka tayni haw咖待你好〉,據演出介紹所言,「Ka tayni haw」是巴奈外公的雜貨店店名,在阿美族語中有著「來呀!來這裡呀!」之意。於演出中,巴奈與Lisin的「Ka tayni haw咖待你好」則是一間咖啡店,兩人招呼著觀眾分成小組圍圈入座。我的腦袋因此整個緊繃起來,擔心這又是一次令人焦慮的交流,往往只是創作者幻想一種開放討論的氛圍,實則卻是強迫觀眾買帳。我選擇站在團體最外側,暫時不加入圈圈中。演出透過一個簡單的設定展開,Lisin整場演出不斷沖著咖啡,巴奈則忙碌地負責跳舞與為每桌觀眾送上小道具,還得用觀眾即興的填詞唱rap,其間穿插節奏感良好的兩人,以幽默又火花四射的對話丟接球,引領觀眾不知不覺進入演出情境。

〈Ka tayni haw咖待你好〉演出劇照/(TAI身體劇場提供/攝影KEN Photography)

巴奈要每組觀眾抽取桌上的小紙條,紙條內都寫了一行字句,可能是生活化的語言,也可能是一行長句。各組觀眾需要把組內抽到的字條,拼湊成一首詩。在前面的氣氛營造下,我也加入拼湊的小組中,這個看起來略顯造作的設計,在巴奈與Lisin的演出魅力下,竟完全成立。可能也因為紙條中,除了嚴肅的文字,也穿插如「管他媽媽嫁給誰」這樣的句子,再加上兩人的催化,使演出不是一場令人尷尬的即席作詩活動,而是詩意與玩笑並存,雖漂浮但又離地不遠的日常生活。

朱以新(Ising Suaiyung)雖然在整個藝術季系列裡第二個登場,但看完他的演出,我發自內心覺得,沒有逃避不看第三屆「夠帶種藝術季」,是我2021年底為自己做過最好的安排。Ising這次的創作〈發酵中〉,是一次現場行為藝術的發生,觀眾看著站在二樓窗口的他,殺魚,煮魚湯,等待魚湯煮好的時間,Ising脫下衣服洗澡,最後全裸面對觀眾,穿上衣服,將魚湯舀進碗裡,坐在窗邊靜靜喝著。

Ising Suaiyung演出劇照/(TAI身體劇場提供/攝影KEN Photography)

看似平靜如日常生活的連續動作裡,由於靜默,帶有種儀式感,而在一些原住民族群的生活習慣中,一鍋魚湯,代表的即是儀式結束,重新開始日常生活的切分點【2】。Tai身體劇場在西曆近歲末年終的時節,舉辦《夠帶種藝術季2021》,讓彼此熟識或不熟識的觀眾們聚在一起,似也能超譯出這樣的意味。新的年份即將到來,疫情使得2021年中間彷彿跳過一大段空白,所有既定的行程規劃皆受影響,未來一直來,但Ising的創作提醒我們,在緊湊的生活裡迴旋,總能轉出些餘裕。就像演出前幾天,因為忙於團務還嚷嚷著不曉得要做什麼的他,最後用私我生活的即景,為眾人在新舊交接的時間點除穢佈新。

《夠帶種藝術季2021》演出全體/(TAI身體劇場提供/攝影KEN Photography)


註1、我曾於2019年第二屆「夠帶種藝術季」做了一個短短的solo,這點需先自我揭露,但由於距第三屆的演出日期已逾一年以上,且在花蓮發生的演出,能前來觀看並書寫者較少,權衡之下,仍寫了這篇評論文章,做為演出發生過後的一點波瀾與迴響。

註2、參考資料來自阿美族的「Pakelang」,可見「記一個都蘭阿美人的pakelang:山海田園的心靈地景與情緒記憶」,網址:https://ihc.cip.gov.tw/EJournal/EJournalCat/51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