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鶯藝歌劇團《守娘願》
時間:2022/10/28(五)19:00
地點:台南市延平郡王祠
施純權(2022表演藝術評論人工作坊成員)
用愛化解冤怨、完成心中的願
《守娘願》一劇的情節,先用倒敘手法,將陳守娘死在水尾仔墳場,陳母一路哭著尋找守娘的屍體作為開場,交代守娘從小到大一生的過程與遭遇,也虛構交代她與先生林壽恩愛的過往,最後一場安排東嶽仁聖大帝出場,協調廣澤尊王與陳守娘冤魂的神鬼鬥,還給守娘一個清白;當然也要讓守娘心中諸多怨恨放下,東嶽仁聖大帝讓陳母與林壽兩人苦勸守娘不要再大鬧府城、驚擾百姓,藉由母愛、夫妻情愛感化守娘、放下一切仇恨,守娘答應兩人後,東嶽仁聖大帝便答應守娘入節孝祠安置牌位。個人思忖從本劇的文本改編、觀察導演對演員的調度與人數、文武場樂隊配器編制與人數、依情境劇場製作的硬景與道具,再粗略盤算補助經費與門票收入後,不難發現鶯藝歌劇團展現了相當的企圖心,不惜一切代價,一家人用愛守在一起的願,四代堅持傳承歌仔戲的願,守著劇團口碑的願,就像守娘願一樣。
環境劇場4個空間元素
根據理查‧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提出的「環境劇場」(Environmental Theater)概念,觀眾對於劇場事件反應在四個元素「劇場空間、舞台空間、表演空間、戲劇空間」上不同程度所決定。依此來看本劇導演江俊賢擔任執導的環境劇場,在劇場空間的運用,有延平郡王祠、兩旁的穿堂、中庭的十字花道與250個觀眾座位的空間;在舞台空間上的安排有穿堂、右前小戲台、左前平台加上三個直式硬景片與兩個階梯;在表演空間上意象傳達過往的歷史空間有台南府城的辜婦媽廟、市區大街、水尾墳場、林家與衙門;在戲劇空間上別有巧思,預先錄製的投影畫面,擴增實境且豐富現場主角演員回憶痛苦畫面的真實感。
充分利用古蹟空間
個人觀演中,備感導演江俊賢充分利用延平郡王祠的各區域場景,打破演員既有鏡框式的單面表演習慣,有時候演員會從正面出場,有時候從側邊花道邊說口白邊出場,有時候也會從觀眾席背後樂隊區前的階梯出場,這時候觀眾坐在座位席裡,會摸不著到底演員會從哪裡出現,有時候覺得觀眾的頭好忙,但反而增加對本戲的好奇心、詭譎性與關注力;另外,導演將現場的穿堂用四面白布圍著,一則可以遮蔽演員出入場的穿幫,二則可利用燈光投影布幕、讓女鬼舞者站在燈光前,隨者劇情中的守娘冤魂出現或大鬧台南府城時,製造出鬼影幢幢的驚恐畫面感。
因地限制而影響演員身段的安全與精準度
個人觀察場地的石頭地板上用紅色地毯鋪成,因為歲月風化的影響造成地板不平,是不適合戲劇演出地板,且對演員表演上有很大的影響,極有可能會因穿高靴或繡花鞋而腳步不穩而站不住;因此守娘冤魂現腳下「鬼路」功夫無法呈現傳統做工的表演;活捉細節如兩人共同雙手握住、用身體騰空桌子,原地旋轉的硬底功夫也因安全性考量,也沒有做足時間讓觀眾叫好鼓掌;武行演員進行前後空翻也因地板不平,而容易造成落地動作會被硬體地面影響而滑腳;推動兩端大型階梯高台演出時,也不利於輪子滾動前進,甚至會發生巨大刺耳的聲響。當夜起風影響了演員手上「水袖」絕技表演,守娘冤魂與4位女鬼舞動水袖與廣澤尊王打鬥時,無法精準達到原定動作一秒定位的效果,這也是稍嫌可惜之處。若在室內演出,上述外在因素限制與安全性則可完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