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四四拍唱片行《電音 ‧ 閻羅殿》
時間:2022/11/12 (六 ) 17:00-22:00
地點:臺灣府城大南門

郭玲君(古靈精,戲遊傳說藝創文史工作室-傳藝轉譯平台主持人、2022表演藝術評論人工作坊成員)

作為臺南藝術節閉幕演出節目,《電音‧閻羅殿》從下午五點的開場就以風格強烈的視覺裝置,吸引了觀眾的關注。城門上方掛上了閻羅殿的牌子,偶爾撐傘的白髮女子、美麗的女鬼在空間行走著,孟婆的攤位就擺放在接近入口處,吆喝著進場的人們喝杯忘卻煩惱的孟婆湯(梅子酒為基底的調酒),然後引著觀眾走入殿內的兩位黑白無常的守門鬼將,進入狂歡的甕城裡,仿佛走進了一個忘卻現實,只有音樂、聲光的狂歡世界。

《電音‧閻羅殿》是由「四四拍唱片』製作,其本身並不是一個典型的表演藝術團隊,而是一個以電子音樂為主軸發展的團體與空間,主要業務在於提供餐點、DJ教學以及活動企劃、市集等不定期活動。因此,不難理解在《電音‧閻羅殿》的演出中,充滿豐富音樂以及光影,Zina.C的暖場,到打扮日系鬼魅Ace的混著style,H@WARD&HEDY的重節拍舞動,當貝斯低音的節奏明顯強烈震動時,身體隨著音樂律動以及搖擺又或是靠著古蹟城牆透過身體感受的音樂震撼,十分有趣。活動主打明星–瑪麗安的兩次出場與觀眾的互動,帶出當晚節目的高潮。

大南門城牆上在越夜越清晰的光影打出了藝術家妙工俊陽創作的土地公,如夢似幻地從木偶雕刻轉成眾生人像以及手繪機械偶圖騰時而不規則搖擺律動,是一個當代光影藝術與古蹟結合的另外一種視野。陸續加入的觀眾群(又或是稱之為客人)身上精心的打扮,在草地上大空間的舞步練習,麥當勞叔叔、小丑,以及後來的李小龍系列、瑜珈舞者,在舞台下忘我的參與舞動,如此自發性地扮演在這個場地上合適自己的角色,好似也展現了今晚演出與參與之間的虛幻,究竟誰是觀眾,誰是演出者呢?古老甕城牆隔離了沈浸在裡面感受音樂以及人與人之間近距離地舞動的人們(或是鬼魅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虛實之間的屏障,倘若觀眾們累了,膩了,餓了,可以暫時離開甕城,到城牆外感受一下現實的空氣,然後再回到城內繼續舞動!這種感覺有點類似跑去三溫暖蒸氣室熱一熱之後,再出來休息一下,然後再進去打拼舞動的那種感覺。偶爾,在甕城之外,看著進進出出各種打扮的觀眾,不難分辨哪些族群是電音的主流客群,哪一些是藝術節的主要客群,這兩種平常就在天平兩端的觀眾群,因為這個在古蹟裡展演的電音趴而聚在一起,也因此,在裡面可以看到兩到三個有趣的匯聚在一起又或是分散的圈圈。

這場演出,讓觀眾體驗某種解放的氛圍,特別是在創作團隊對古蹟空間的處理上,選擇了與過往部分團體不同的做法,更讓人有機會重新思考與歷史場域的關係。在過往的藝術節中,以古蹟空間為舞台的團隊,多半選擇與歷史相關的主題,與充滿歷史性的場域進行對話,並且致力彰顯古蹟本身的環境特色,但《電音‧閻羅殿》卻以充滿顛覆性的做法,以當代電子音樂文化,創造出一個「不要去思考,隨著音樂扭動就對了,解放吧!」的夜店氛圍,似乎是想凸顯出自身與空間本身的差異。這樣的做法,讓我們不僅好奇這是否是主辦單位想要主動招集在地古聖先賢一起同樂來呼應《電音‧閻羅殿》的主題呢?

然暢飲了超級好喝的還陽水的我,在返回人間回想這段歷程時,我想提出幾個在過程中的發現以及關於藝術節公共性的思考:

  1. 關於演出形式與基本客層:這是一場由公部門發起的售票性演出,一個進行多年的藝文展演節慶活動。活動本身已培養出一群藝術節的觀眾群。而這群觀眾在欣賞藝術節節目的時候,本身就對於購票欣賞的節目有一定的期待以及信任,而且無論是戶外或是室內,都是「坐著」的居多。《電音‧閻羅殿》在藝術節票價區段中,由於是戶外場域,在售票的層次中屬於中高階,因此藝術節的觀眾對於演出有相對較高的要求與期待,應屬合理的期待。以這個節目來說,在一個五個小時的演出中,雖說可以自由進出,但沒有座位區,沒有主持人開場、串場甚至到演出結束,對於整場活動沒有一個完整的結束謝幕儀式,不免會讓某些長期參與藝術節的觀眾充滿了好奇、疑問,這就是藝術節的閉幕式嗎?
  2. 關於額外的付費活動:after party,VIP的橋段,對大部分透過政府管道購票的觀眾們來說,在一開始並沒有發現到團隊有這樣的安排,很多是到了現場才知道有需要額外付費的區域及時段,這對於已經購票的觀眾們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筆者可以理解活動本身有其經濟或其他因素的考量,但這個藝術節同時也是有其公共性的社會意義存在,特別是他是一個公部門的藝術節的「閉幕式」,他不是一個私人派對,也不是藝術節裡面的活動之一。「閉幕式」是有其一定的儀式性存在,同時他與民眾之間是有一個既定的信任感以及期望存在的,特別是活動公告之後的購票遊戲規則,若有額外的收費項目,是否在活動開始之前事先知會比較適切一些呢?
  3. 關於跨域演出的整合度:這場活動連結了藝術節的觀眾以及主辦單位本身的既定客群,我相信在跨領域的藝術媒合以及整合,要贏得雙方的認同有其一定的困難;在活動現場有非常多是為了聆聽電子音樂的迷粉來,但是一些在夜店慣有的潛規則活動模式,例如after party,在未告知的情況之下,是否可以滿足市民大眾對於活動參與的期待呢?
  4. 關於演出的主題性:筆者以為觀眾來自各界,就如同演出單位邀請的各位專業表演者一樣多元,觀眾們需要知道這些表演者是誰,擅長的音樂曲風是什麼呢?如果主辦方可以善用這些平台提供多一點的想法讓現場實際參與的觀眾們知道更多更具體對於這場演出的描述,對於電子音樂的推廣是否會更有幫助呢?

由於主辦方為四四拍唱片行,所以在此筆者提出四點當天的觀察以及思考,來向主辦單位以及臺南藝術節致意。希望在未來能看到更多俱商業模式的演出與官辦藝術節進行跨領域整合所衝撞出來的花火。

參考資料:

藝術節與公共藝術:藝術性政策經費初探 | 典藏ARTouch.com
關於公共藝術 (ntnu.edu.tw)
從地景走進白盒子的微觀沈浸體驗 – ART TAIEPI 2021 公共藝術【2021 ART TAIPEI 專題】 – 非池中藝術網 (artemperor.tw)
孫惠柱:藝術節的意義在於藝術的公共性 – Iconada.tv 愛墾 網
公共藝術美學的文化性-好時光公共藝術節 @ 公共藝術 的愛情經濟學 :: 痞客邦 :: (pixnet.net)
藝術書寫工廠 (deoa.org.tw)
臺南藝術節 Tainan Arts Festival | Facebook20221102 藝術節壓軸場!《電音。閻羅殿》看見你靈魂最真實的模樣—大北門新聞網 – YouTub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