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來看上述兩個作品之所以走出傳統劇場的理由大約有二:首先,不外乎當時官方、民間的表演空間數量與類型均有所不足,屬於一種「窮則變、變則通」的狀態;其次,則是以創作理念出發,意圖探索創新的美學手法,給予作品更加充沛的能量、深層的解讀意涵。
北回歸線以南、中央山脈以西/ 追記 1990 年代臺南、屏東在地小劇場發展階段
本文藉由爬梳前述若干地方劇場創作表演年表,訪談相關劇場人士、參考相關論文等資料,並參考個人參與劇場活動經歷,以在地視角重新建構相關劇場生態現象與發展脈絡,探索臺南地區早期劇團構成起點的組織型態,兼及鄰近屏東、嘉義地區的對照,以及在同時期的南北劇場交流軌跡,希望對之前文獻資料關於北回歸線以南、中央山脈以西區域的現代劇場生態不足之處,能夠有所補充。
嘉南屏現代劇場活動年表(1987-2017)
作者整理自1987至2017之南台灣劇場活動⋯⋯
劇場發聲報 no.02
|期號| 2|出版日期| 1996.06.11|頁數| 12|企劃|吳幸秋 |主編|楊美英 執行編輯|郭冠 … 閱讀全文 劇場發聲報 no.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