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婷
1991年春天出生,土生土長高雄人。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及哲學研究所畢,讀美學,做劇場。順性別非異性戀女性。目前的評論關懷為臺灣現代性與TYA(Theatre for Young Audiences),喜歡劇場燈亮的那一刻。
寫劇場的Medium-有春https://signofsaturn.medium.com/
站內文章
「藝Fun劇場」《天堂動物園》— 看戲筆記
《阿忠與我》— 看戲筆記
大時代的悲歌與暗湧 ──《安平小鎮》
看戲筆記 ──May Be藝術季《再見了,瑞北》

曾浩瑜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巴黎第十二大學企管所畢業,旅居西歐、西非,喜愛四海為家的藝文迷。若我不在展演現場,就是在前往現場的路上。參與「2021 未來的評論人計畫」,是希望讓藝術文字更加成熟,不僅能掌握作品意涵,且能點出展演與當代的連結,期望讓更多大眾一窺表演藝術的美。
 

李意婕
台南鹽水人。小時候想當一名小丑,夢想讓全世界都能快樂;長大後變成一名社工,面對人情世事很常還是長不大的小孩。平常喜歡獨自穿梭大街小巷觀察世界,更愛蹬著步伐隨著山巒起伏親近自然,然後在一個只有自己和世界的地方畫起圖來。
現代戲劇啟蒙來自國小老師播的〈暗戀桃花源〉,劇場經驗是小學中年級看的〈淡水小鎮〉,工作後買票進劇場純粹娛樂紓壓,累積好幾疊票券後覺得只是「看過」有點可惜,應該要將觀賞經驗和觀察紀錄下來。直到遇見看不懂的演出後才知道有「評論」這種討論方式,同時也開始相信舞台不全然要發生在冷氣房,藝術終歸作為與社會連結和對話的媒介。
期待在「2021未來的評論人」學習評論的書寫策略,練習思考與表達自己對作品的觀點,與同儕交流觀摩,並且養成固定書寫評論的好習慣。
為了探索自己與藝術間的可能性,現就讀北藝大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希望透過藝術媒介結合社會工作,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以及看見自己與所處環境的關係,期待社會能朝向溫暖與溫柔相待。
《月臺》紀錄片作品曾獲2016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班家鄉紀錄手獎、2017 in臺南無影藏二獎,影片連結:https://youtu.be/nhF-wJs1Opw
近期參與綠島人權藝術季〈島民之外〉教育劇場演教員、編劇。
站內文章
舞蹈劇場中的自我敘事《他們的故事》

丁家偉
專長:導演、表演指導、燈光設計、舞台監督、現當代舞蹈創作、行為藝術、戲劇教育、文本分析、攝影、現代詩創作
評論作品刊登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a_submitter=%E4%B8%81%E5%AE%B6%E5%81%89

鄭得愛
畢業於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現為國中表演藝術教師、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生、婚喪喜慶專用全方位樂手。
期待在藝術教育工作的同時不停止自身學習與創作,在看似價值分立、暗潮洶湧的世界中,從某些生命哉問與核心關懷裡,探尋理念至信念、個人至他者的實踐道路。
評論作品刊登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生之流轉,青澀到深刻《轉・轉》
站內文章
「紅鼻子演白娘子」vs.「白娘子戴紅鼻子」 ──《白蛇?!小丑們的終局之戰》
解開父系傳承的執念 ──張壹勛《 四人房》
野台馬戲,寶島限定──《土地的歌》

許映琪
1993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理論組碩士。創作跨足詩、散文、劇本、表演和應用戲劇。2019年曾為兩廳院藝術共融計劃撰寫評論專文,對口述影像的製作提供觀賞經驗與建言。2019年曾為駱疪真所開設的「藝術公民行動展演」課程期末策展「藝意」之籌備過程撰寫評論專文。
站內文章
我要成為評論人—我的實踐地圖
評論作為一種私文本的可能─ 進階工作坊心得
安平的百年孤寂 ──評台南人劇團《安平小鎮》
拼裝破碎 ──某某某的工具箱劇團《四人房》
從練習到實踐:請愛惜自己的羽毛─評論書寫實務工作坊心得
糖廍曉劇場:「無障礙的劇場實踐」文化論壇──參與式心得(上)
糖廍曉劇場:「無障礙的劇場實踐」文化論壇──參與式心得(下)
每天都要很營養:奇異果劇團一人一故事劇場觀戲迴響
表演與生命的原欲──評姚立群×銀齡工作坊《小人國》
美與生命的辯證──奇異果劇團一人一故事劇場觀戲迴響
想望善意的原鄉:奇異果劇團一人一故事劇場觀戲迴響

黃琦勝
臺灣彰化人,1991 年生,2009 年定居高雄至今。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肄業,就學期間向楊士平導演修習表演、編劇、導演及 Viewpoints 觀點表演技巧,退伍後從事表演指導及兒童戲劇表演與教學並隨愛慕劇團宋淑明導演進行編導工作;2019 年成立響座劇場並擔任團長,現為專職劇場演員、導演、戲劇指導及編劇與戲劇評論。經營臉書粉絲專頁「黃琦勝的劇場視界」長期發表戲劇評論與表演論述。
近期主要工作經歷:響座劇場「MayBe 可以做」藝術季製作人、《親愛的魔神仔》、《壞情人》編導演,愛慕劇團《前鎮草衙,我家的事》、《殺不住》編演,豆子劇團《傻豆騎士 3》導演、原聲巴洛克樂團《關鍵行動》編導演,衛武營劇場體驗計畫校園業師、響座劇場、群藝行銷製作工作室戲劇課程講師。

陳姿綉
任教於臺南某個陽光高中,引導男孩悠遊於文字的魅力中,曾經擔任校內兩屆卡其色兒童實驗劇團的指導老師,目前於臺南大學的戲劇所進修,論文產出中。
高中時因為漫畫《千面女郎》啟了對於戲劇的想像世界,大學時因為系上的劇展比賽與戲劇選讀習作課程,略微摸到戲劇的一點門路。開始工作後,部分的戲劇策略成為我將文學作品具體化的方式,因為喜歡看戲,看了非常多好看、難看以及看不懂的戲,看了愈多的戲,心中對藝術表演的想像也就愈開闊,但也出現更多的疑惑,劇評曾是我對於看不懂的表演的理解路徑。
然後,在我看見別人視角中的藝術表演後,喜歡文字與戲劇的我也希望構築出自己視角的評論,同時也期待有讀者能順著我的眼光去看著那個展演,然後更理解或更喜歡藝術表演。

陳睿砡
2001年出生,家鄉是高雄市湖內區。國中開始就在台南讀書,高中因為加入戲劇社,於是大學選擇戲劇系就讀。大學就讀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大一寒假參加臺南在地劇場技術人才培育計畫。大一下學期參與沿著海走的藝文教育的三股演出,擔任劇中「阿芬」一角。
參加本次工作坊的原因是,希望自己能夠對於所觀看的劇能有所記錄,將自己的觀點、感想與人分享、討論。透過這次工作坊,另一方面,因為自己上大學後,有慢慢在社群網路上分享自己看戲的心得,所以也希望可以對於劇評更加了解,而不是單純就只有自己的心得。
站內文章
平凡又美麗的時光 ──《安平小鎮》
創新還是傳統 ──《烈火玫瑰鴛鴦夢》
在《遊鯤島·戲金城》之後,我們得到了什麼?

陳恩鋐
成長於臺灣台中,現為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在學生,目前正在探索自身未來的可能性,對應用戲劇與戲劇教育有興趣,大學就學期間希望能同時修好國小、國中表演藝術師資培育教程,希望能將接觸藝術的年齡層往下推展。
參與此次「2021未來的評論人-南臺灣劇場評論與觀察養成工作坊」,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就此發掘及培養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戲(藝術)的角度,以及加深自己對於戲劇與劇場的理解。因每次看戲後與其他觀眾討論,都會覺得有一些想法,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希望能透過文字梳理表達深切的感受。
站內文章
《孟婆.湯》── 看戲筆記
疏離而貼近人心 ──《安平小鎮》喚醒對家鄉的懷念記憶
《嫁妝一牛車》:面對現實,我們何嘗不是選擇吞忍?
等待無果?由《女誡扇綺譚》尋根找自己
 

羅毓晴
台北人,1999年射手座嬰兒,目前就讀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結合對文字的喜愛與對劇場的好奇,來到工作坊了解如何成為評論人,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角度、更深的剖析、更廣的視野看劇場。

李佳玲
臺中人,像土象星座的射手座。有外語背景並具備一點商務知識。因為熱愛合唱而走進藝術行政,進而發現更廣闊的表演藝術領域而沉溺其中。最喜歡謝幕時觀眾鼓掌歡呼的瞬間,讓我想起在劇場的初心。想用文字為自己在劇場中的行動留下紀錄,希望在工作坊的訓練下,能夠清楚完整的傳達自己要表達的內容。

張釋分
嘉義人。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修表演。藟艸合作社共同創辦人之一。以劇場演員、戲劇分享者的身份,穿梭在各個排練場、各個年齡層之間。關注不同文化的樣貌與生成,曾赴印尼、南非參與跨國製作。熱衷於提問,尋找線索,重新理解,再次提問、尋找、理解的過程。
站內文章
《安平小鎮》從聽覺的重構開始
成為《明日人》的修煉

宋柏成
2000年生,臺南人。
現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雙主修戲劇學,亦曾任臺大話劇社社長。
試圖在歷史與戲劇之間找到可以發展的空間,也做了一點研究與創作上的嘗試。習慣以書寫的方式梳理自身對劇場的閱讀,因此累積了一些簡單的文字評論。最近開設了一個Instagram帳號,預計陸續把寫過的東西都藏到那裡:https://www.instagram.com/theatreview_pocheng/
站內文章
先拉近再拉遠,《安平小鎮》的現代思考
生而為人的孤獨之葬 《第三人稱.單數》
 

李姿儀
土生土長的台南人,現就讀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參加過臺南在地劇場技術人才培育計畫、草草戲劇節到草人志工、EX-亞洲劇團執行製作種子培訓課程等,興趣範圍很廣以至於前台後台都做過。在製作戲劇之餘,也希望可以藉由評論的書寫培養自己觀看戲劇的其他視角。認為作品的評論不只是為觀眾提供看戲的觀點,更是在與創作者進行思想的對話,有助於讓未來的製作更加豐富。
平時喜歡用文字紀錄生活,未來目標是能將想法寫成淺顯易懂的文句與他人交流。近期因為系所的關係對應用戲劇很感興趣,知道書寫此領域評論的人較少後想往這方面努力,讓更多人知道應用戲劇的特殊與存在的意義。
站內文章
《安平小鎮》與人生的距離
是真還是假?從《衝出封鎖線》看藝術進區
打破時間的桎梏《如果以秒存在世界》
 

陳瑞婷
2021年畢業於國立臺南大學,雙主修幼兒教育學系、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現為幼兒園實習教師。
喜愛戲劇、舞蹈、音樂、文學,及幼教與戲劇兩方領域結合之專業知能,特別關注「幼兒園美感教育、戲劇教育、應用戲劇、寶寶劇場、兒童戲劇、兒童文學」之領域,曾參與2020年台灣寶寶劇場藝術家平台計畫。
鍾情於評論人獨有的一種溫柔──藉文字書寫關懷與推動表演藝術產業,關照社會與表演藝術之發展。

曾冠菱
2021年畢業於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輔修國語文學系,目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戲劇顧問組。曾獲得108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之研究創作獎,聚焦於台江文化中心及其育成劇場脈絡,啟發對地方展演活動與文化、應用戲劇、跨領域等關注。評論新人,喜歡書寫,不限文類文體。

站內文章
將日常串接成恆常,屬於我們的小鎮 ──《安平小鎮》

 

朱晨瑜
2001年7月於桃園出生。現在於臺南大學就讀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國中開始對戲劇有濃厚興趣,高中參加戲劇社,曾就讀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後因有感不符自己志趣決定離開,到了現在的地方。
喜歡書寫,還喜歡戲劇跟美食,希望透過文字讓更多人認識優秀的劇團及店家,也讓自己透過書寫看到不同的可能。

站內文章
得以窺見那被隱藏的女性 ──《嫁妝一牛車》
徜徉在陽光之下認識億載金城──《遊鯤島.戲金城》
 

蔡宛育
從就學就開始的跨領域人生,分別主修應用外語、國際企業及應用戲劇,同時並行不間斷在舞蹈路上。目前攻讀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以舞者、演員、音樂劇舞者演員身分穿梭於各個表演場上,希望透過自身跨領域的養分及角色去發現各種不同的觀看視野,思考不同角度的方方面面。
站內文章
歷史與當下《第三人稱.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