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未來的評論人

活動主題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規劃「2021未來的評論人—南臺灣劇場評論與觀察養成工作坊」,分為「入門」、「進階」、「書寫實務」三階段執行,共計36小時。

我們的話

2020年,「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甫開站,便遇上了世紀級的疫情,使我們更加思索網路平台在溝通與傳播上的意義,並開啟了Podcast頻道的製播。過去一年的經營運作,包含與在地表演團隊、教育系統、公務體系的對話,我們聽取並消化了一些共同的反應與期盼,並有了這些思考……

首先,做為由台南在地團隊經營的表演藝術平台,我們如何銜接過去台南發生的劇場、劇評軌跡,與在地有志於劇場、劇評的年輕人一起成長,發展為一個具有地方性格的網站,以及是否可能採取脈絡化的評論書寫策略,來對台南的劇場生態有全面性的觀照。

其次,我們無可否認,長期以來台灣重北輕南發展的傾斜,亦發生在劇場藝術當中。無論從前輩,無論從後輩,我們不斷聽見這樣的疑惑與疾呼「新一代的台南劇場人到底在哪裡?」沒有演出便沒有劇評,於是我們不斷思考,在一個網站經營以及劇評平台的位置,如何一同來面對這個問題。

最後,如果我們認同劇場藝術之於我們,不僅是謀生的工具,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與姿態,如何在現今快速、多變的社會氛圍中,找到生活與生存的平衡點。

<未來的評論人>是所有人的工作坊,我們期待著,在即將開始、為期半年的工作坊中,與所有新世代的劇評人共同尋找可能的方向與答案。

不只是劇評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除講座課程外,亦安排劇評實作,最後讓成員在《藝術進區》、《臺南藝術節》期間始書寫評論,成果於「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刊登,屆時網站將建立成員的檔案與頁面,作為個人學習歷程與展出。

工作坊結束後,視學員能力與意願,安排正式進駐網站,成為駐站評論人或團隊工作夥伴。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是什麼?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紙本,由「那個劇團」夥伴創刊於1996年5月。「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網站於2020年2月正式開台啟用,延續過去劇評投稿、劇場生態紀錄與劇場演出資訊等主題,亦有Podcast頻道、Facebook粉絲專頁、Instagram。目前團隊成員有三人,包辦所有網站營運項目與事務。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定位為外臺北、南臺灣之劇評與藝文資訊平台,除了記錄過去與當下的劇場足跡,更期待藉由目前專業而具機動性的經營規模與態度,將表演藝術推廣至更多民眾。

南方的聲音為何重要

有別於臺北已趨專業化、商業化的劇場市場模式,外臺北地區的劇場發展,仍保持相當實驗性與自由度,且往往受在地的地理與文化薰陶,創作具有地方文史、環境脈絡的作品。以臺南為例,過往兩年即有耳邊風工作站的《Off跳境祭》、家廟集合執行的「家廟跳點家計畫」,以至於雞屎藤舞蹈劇場的《府城夜話》、斜槓青年創作體的《香蘭男子電棒燙》,以上演出或為臺南傳說故事的轉譯,或為環境空間的應用與再思考,其創作過程強調的是對在地歷史的研究、解讀與再現,非僅為劇場展演功能。

目前臺灣主流的劇場藝術評論,多關注於「劇場表演形式與藝術美學」,關心演出中形式與內容的運用、藝術上創新,此種劇評策略若套用在臺南過去及現在發生的演出中,則可能忽略創作者本身脈絡、取材議題的文化價值以及觀賞者角度的落差。

此次工作坊,除培育具潛力的劇場藝術評論青年,形成臺南在地劇場藝術評論人才庫外,更實驗著「脈絡化評論書寫」的可能性。

課程規劃

本工作坊以三階段執行。

在第一階段,邀集新生代劇評人,以分享劇評書寫經驗帶領新生入門,並開放對談與問答,由淺入深,一步步熟悉表演藝術的觀看與評論,此階段共計6小時。

第二階段,規劃主題式的講堂,包含南臺灣劇場生態認知建構、評論書寫策略、舞蹈、戲曲與當代戲劇的表演藝術美學,共計18小時。

第三階段為評論書寫實務,計12小時學習時數。

▍入門工作坊(討論形式)▍

7/3 (六)|張又升、吳岳霖 主講
7/4 (日)|白斐嵐、黃馨儀 主講
7/11(日)|羅倩、梁家綺 主講

▍進階工作坊(講座形式)▍

8/20(五)| 上午 09:00-12:00 楊美英|下午 13:00-16:00 林偉瑜 
8/21(六)| 上午 09:00-12:00 魏琬容|下午 13:00-16:00 張啟豐
8/28(六)| 上午 09:00-12:00 陳正熙|下午 13:00-16:00 陳正熙

◦ 劇場評論與詮釋的準備:歐陸表演分析方法初介及其實踐-林偉瑜
◦ 表演藝術評論演出對照分析、當代戲劇的觀看與寫作-陳正熙
◦ 戲曲評論與寫作-張啟豐
◦ 舞蹈評論與寫作-魏琬容
◦ 南臺灣現代劇場發展脈絡-楊美英

⋯⋯⋯⋯⋯⋯⋯⋯⋯⋯⋯⋯⋯⋯⋯⋯⋯⋯⋯⋯⋯⋯⋯⋯⋯⋯

▍評論書寫工作坊 ▍

9/25(六)| 上午 09:00-12:00|下午 13:00-16:00 許仁豪 
9/26(日)| 上午 09:00-12:00|下午 13:00-16:00 紀慧玲

工作坊師資

報名需知

一、報名連結:shorturl.at/jwH07
二、對象:年齡不限,目前或曾經就業、就學、居住於南臺灣(臺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市、屏東縣市)者為佳,歡迎大專院校生、及各級表演藝術課程老師一同參與。
三、條件:善於文字表達,對於劇場或表演藝術評論有興趣,並能全程參與者。
四、名額:預計十五名,備取三名,視最終報名情形予以斟酌調整。
五、需繳交資料:500字以上中文評論作品或試寫稿乙篇。(不限是否曾公開發表)
六、參與費用:需繳交保證金新臺幣1,000元整,並於發表1篇評論文章後,始退回保證金。
七、線上說明會時間:6月12日。
八、報名時間:即日起至6月18日止,經資格篩選後,預計於6月21日寄發錄取通知(未錄取者不另發通知)。
九、主辦單位將於現場拍攝活動照片、影像作為活動紀錄及宣傳使用,報名參加者視同同意授權進行相關活動宣傳。若有疑慮請提前告知。


點此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