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說明會將於6/12(六)14:30舉行(活動已結束)
已經報名或正在猶豫是否報名「2021 未來的評論人——南臺灣劇場評論與觀察養成工作坊」的各位朋友,注意囉! 本活動將於6月12日(本周六)進行「線上說明會」,會由兩位小編,為大家進行本次劇評工作坊的內容、目標、實施計畫介紹,以及「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網站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因為疫情關係,原則上本活動「內容」不變,形式上還需視疫情狀況調整,所以本次的線上說明會,也會向各位說明整體活動上可能的調整。另一方面,也想蒐集各位目前為止的意見與想法,若您有任何問題,也歡迎您在線上說明會中提出。因尚在確認與會人員時間,當日舉行之詳細時間,擇期盡快公布。 請於6月10日(四)點前連結至報名網址參與活動,本次線上說明會採用Zoom視訊軟體,我們將於6月11日(五)前提供軟體操作及與會資訊。報名網址:https://reurl.cc/NrZmZ5
7/3(六)入門工作坊第一場次師資簡介

張又升
台北人,劇場及舞蹈配樂,聲音藝術及劇場評論。2010年起,組織實驗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不定期發行海內外聲音藝術家錄音作品,並舉辦現場表演。2012年,與黃大旺組成的聲音採集二人團體「民國百年」獲頒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同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為歷史理論、政治思想、社會科學哲學。

吳岳霖
劇評人,斜槓表演藝術評論台執行編輯、《PAR表演藝術》特約編輯、戲劇顧問、國立清華大學講師。曾獲國藝會「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2011年度優選、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2014-2016),並曾任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台南藝術節駐節評論人、雲門劇場表演藝術寫手培訓計畫講師、望南藝評2018年度觀察人等。關注當代戲曲、跨領域與青年創作,書寫見於「表演藝術評論台」、《PAR表演藝術》、《幼獅文藝》等,並著有《擺盪於創新與傳統之間:重探「當代傳奇劇場」(1986-2011)》(2014)、《鏡象‧回眸:國光二十劇目篇》(2015)。戲劇顧問作品有臺北海鷗劇場《化作北風》、長義閣掌中劇團《偶,沉默了》、瘋戲樂工作室《當金蓮成熟時》等。

演講主題即將出爐,請繼續關注本站更新資訊

7/3(六) 、7/4(日)、7/11(日)入門工作坊將採線上舉行

因疫情影響,三場入門工作坊將採線上舉行。本活動為工作坊學員正規課程,不開放旁聽。

後續進階工作坊、書寫實務工作坊舉辦形式,主辦單位將視疫情狀況再行調整決定。

工作坊錄取名單公布

「2021 未來的評論人——南臺灣劇場評論與觀察養成工作坊」錄取名單如下,兩天內會寄出錄取通知書,未錄取者將不另外通知。

洪子婷
宋柏成
曾浩瑜
丁家偉
李意婕
鄭得愛
蔡宛育
許映琪
黃琦勝
陳姿綉
陳睿砡
陳恩鋐
曾冠菱
朱晨瑜
李姿儀
羅毓晴
李佳玲
陳瑞婷
張釋分

7/4(日)入門工作坊第二場次師資簡介
黃馨儀德國羅斯托克音樂與戲劇學院,戲劇教育碩士;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現為應用劇場工作者、表演藝術評論台年度駐站評論人。2015年回台後,持續以戲劇作為媒介,接觸群眾,探討自身與周邊議題。在表演與工作坊帶領的實踐之外,期許自己藉由評論有更多的照見,尋找政治性與美學性兼具的劇場可能。 白斐嵐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戲劇理論碩士,近年寫作重心聚焦於音樂在劇場之運用、劇場翻譯與文化轉譯、音樂與語言之結合等領域。翻譯作品包括《帕克特 X 藝術家――220件合作計畫》、《身心合一: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跨文化演技》、《致演員:麥可‧契訶夫論表演技巧》、《劇場公共領域》與《編舞筆記》。文章不定期發表於《表演藝術雜誌》、表演藝術評論台與台新ART TALK,曾任台新藝術獎2018-2019提名觀察員。   
7/11(日)入門工作坊第三場次師資簡介

羅倩
藝評、編輯。研究關注當代影像、空間、表演、移動與身體感知議題。曾擔任藝術節駐節評論、參與國際評論工作坊與藝文觀察員。國際劇評人協會臺灣分會(IATC
TW)理事(2020-2021)。文章散見於台灣《藝術觀點ACT》、表演藝術評論台、《PAR表演藝術》、《藝術家》、《CLABO實驗波》、《幼獅文藝》以及澳門「評地」。總是在練習寫字的路上。

梁家綺

台南人。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現任教中學。關注地方與城市節慶、場域空間展演、應用戲劇與其文化現象,近年開始書寫表演藝術評論、採訪寫作、觀察側記,文章散見表演藝術評論台、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等。曾任2018「望南藝評」成員、2019台南藝術節、2020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評論。

8/20(五)進階工作坊師資簡介

楊美英
資深劇場斜槓工作者:創作與評論;那個劇團藝術總監;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主編;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兼任講師;台南市社區大學人文講師。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分級獎助專案」現代劇場組召集人(2017-2018)、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望南表演藝術評論」計畫主持人(2018)。台新藝術獎觀察複審、決審委員(2015-2016、2012-2013、2004-2006)等。著作出版《筆記光影—楊美英戲劇論述集》、《城市散步・美味劇場—悠遊府城三十三帖》。推動「特定場域的表演」(site-specific performance)創作與策展──2004年發表《這城市美得讓人恍神》移動式定點演出,2012-2015年參與「臺南藝術節」、第一屆321小戲節。(其餘略)

林偉瑜
現任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副教授。夏威夷大學亞洲戲劇博士,曾任教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系。

8/21(六)進階工作坊師資簡介

魏琬容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舞評人。OISTAT自1968年創立以來最年輕的、也是唯一具有外交背景的執行長,少年時代學習街舞與現代舞,美國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藝術政治碩士畢(MA in Arts Politics, New York University)。相信政治和表演藝術的共同點是「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對話」。以工作結合表演藝術與外交,以舞評探問當代舞蹈和政治社會的關係,特別關注女性主義與性別議題。

張啟豐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著有專書《潘之恆及其品劇觀研究》、《涵融與衍異:臺灣戲曲發展的觀察論述》等,並發表戲曲論文、撰寫劇評。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戲劇學刊》主編,近年擔任文化部及國藝會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現代戲劇類評鑑委員、國家兩廳院戲劇類及戲曲類評議委員、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團委員及提名觀察人,並擔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創意競演」、「戲曲夢工場」策展人,以及戲曲新製作之戲劇顧問。

8/28(六)進階工作坊師資簡介

陳正熙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專任講師
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