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鋐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1未來的評論人」工作坊成員

台南人劇團《安平小鎮》,改編自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Our town》,雖說是改編,但劇中的故事架構基本一致,是將故事的場景搬移至團長李維睦土生土長的家鄉—安平,經由本地人敘事,能為《安平小鎮》增添幾分人情味與說服力,帶給不管是否曾經生活在安平的觀眾不同的風味。

運用布萊希特式的史詩劇場形式,讓觀眾對於劇作保持疏離感並客觀看戲,同時也有可以隨意代入每個人家鄉的空間,讓人思考自己與從小到大生長的地方之間的關係。以蔡柏璋飾演的舞台監督(以下簡稱「舞監」)作為串起整齣戲的「說書人」,演員模擬大自然與廚房中的環境音效也似「歌隊、樂手」般有趣,沒有上漆、素色中性的舞台布景,時空交錯、破碎的敘事,以及明顯「劇中劇」的形式,這些都讓身為觀眾的我們,清楚知道自己正在看的是一段關於安平小鎮的故事。

第一幕開頭演員坐成一排似讀劇形式,蔡柏璋向觀眾介紹演員及其所飾演的角色,也向觀眾說明《安平小鎮》的時代背景,經過一長串行雲流水的快速切換畫面,讓觀眾了解當時安平的生態與鄉親街坊的相處模式,和每個里民對於安平小鎮的期待,最後聚焦在兩個家庭敘事日常,告訴大家——「安平的一天」都有什麼樣的趣事正在發生。透過舞監適時地介入、打斷、旁白,讓「劇中劇」更清楚地擺在觀眾眼前,但卻一點也不覺得突兀,中間一段特別的問答,舞監進到報社採訪丁記者,最後演變成一場有關外省人進到安平地區,對於原生語言不同與政府語言政策的記者會,揭露曾經在安平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也深化了外省人丁記者進到安平後,努力想融入當地的歸屬意志。接下來時空回到現代,舞監與台南人劇團團長李維睦的對談,由安平在地人的視角,描述現在與過去安平的改變,雖然兩人的對話是幽默風趣的,但從中筆者感受到一絲「進步的憂傷」,時代再前進,在地文化民情被外來的事物漸漸蓋過,現在的安平更熱鬧了,但也越來越不像安平了。

以林大海與丁沛沛的愛情故事串接三幕,第二幕「安平的愛情」中,三年後兩人修成正果,準備舉行婚禮。婚禮當天,林太太還在擔心兒子娶妻後,是否能夠適應沒有母親協助的日常生活,林醫生以兩人從前經歷過的回憶,緩解林太太的緊張,在這裡我覺得神來一筆的是,林太太提及當年早期社會中娃娃親、指腹為婚的傳統,不只是安平,更是整個台灣社會的歷史。時間回到三年前,大海為夢想欲離開安平,但沛沛提及自己對於安平的留戀,讓大海權衡後看清內心,決定留在安平與沛沛共度一生,看到這裡我不禁開始思考到,現代人到外地讀書後,即在外地開始工作、生活,最終在他處找到目標選擇定居,這或許屬於很多地區最終落沒的的原因,好在沛沛對於安平的留戀讓大海的選擇留在安平,但也不禁讓我想到,若是大海出走安平,最終的結局是否有所不同。時空回到婚禮現場,林大海因緊張而說出自己想逃婚,不想面對娶妻生子後的焦慮情緒,同樣處於緊張狀態的丁沛沛,在聽到林大海的心聲時,也想畏縮在父母的庇護,逃避婚姻,但經由兩方父母們的安撫勸說下,兩人下定決心結成秦晉之好。這一幕的最後,舞監分享了一段與婚姻有關的總結,在這裡讓筆者思考到是否有最後這段總結的必要?因這一段總結,會讓我產生這一幕與安平之間的連結在哪裡的困惑。

最後一幕「安平的黃昏」,以扭曲的歷史照片投影和說書人講解九年後安平的改變作為開頭,帶出安平當地的湯匙山公墓,安平小鎮死去的人都聚集在這,丁沛沛也因生第二胎難產來到此地,她不聽眾人勸,堅持回到過去(十二歲生日當天),回顧她所熟悉的當年安平小鎮的一切人事物,明白「活著應該好好感受每個當下」,痛哭流涕後看最後一眼向過去道別。在這一幕,有一個疑問冒出,林醫生的弟弟,是本劇中沒有出現過,但卻提及兩次的人物,每個人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在《安平小鎮》中,林醫生弟弟存在且被提及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認為是可以思考的問題。

看完《安平小鎮》後,筆者思考著自己與家鄉之間的關係以及與腳下這片土地的連結,深省自己在這片土地生活二十載,卻好像一點也不了解它。《安平小鎮》運用疏離手法,卻更貼近人心,感謝台南人劇團帶我走入安平小鎮的歷史,喚醒筆者對於土地民情及家鄉情懷的關注,雖說我們所熟知歷史的古色古香,因為社會快速發展而逐漸在褪色,但另一方面卻又越沉越香,透過書籍、戲劇等媒介保存緬懷,進到每個人的回憶中久久無法消散。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