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時間|2021/11/13(六)16:00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 

鄭得愛(2021未來的評論人工作坊成員)

成立於2011年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以十年團齡在2021年「臺南藝術節」擔當了兩檔不同規模的演出:「藝術進區」——於新市南科迎曦湖南側草坪,可容納上千甚至上萬人的《馬戲派對》,以及「寄藝迴聲」——於新營文化中心正門廣場,可容納近五百人的《土地的歌》。同為旨在讓地方民眾近距離感染劇場魅力的「免費戶外演出」,無需承擔票房壓力的製作團隊又該如何從類似「野台戲」的角度思考演出,透過馬戲藝術裡戲劇、音樂、舞蹈、特技、雜耍……等多元技藝的編排,吸引現場來去自由的觀眾目光,帶出闔家觀賞、貼近「大眾娛樂」期待的精彩演出?此外,從兩檔節目的主題就能看出明確區別,對應團名「FOCA」的核心精神,《馬戲派對》直接定調在西方的「Circus Art」,演出當天,即使再遙遠的觀眾也能從服裝、音樂、舞台……等元素感受到熱烈炫目的異國藝術饗宴;《土地的歌》則是回到「Formosa」美麗之島的根本,在專業能力的基底下,嘗試融入更具在地意涵、「屬於我們」的敘事,也因此,我想聚焦在後者,進一步探討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如何將對「土地」與「時代」的關懷,為馬戲藝術編織出更具人文意識、地方共感的展演可能?

演出當天甫至現場,明明尚未到預定演出時間,卻看到在全露天的舞台上,有位「小丑葛格」以隨機贈送史迪奇、內褲等造型的氣球,激起台下男女老少的熱情歡笑,更藉「尖叫聲換氣球」的策略,成功吸引路過民眾紛紛駐足參與。即使從個人的「劇場慣性」會在內心暗自評價此開放空間不精緻與操作模式的通俗,但作為具有「街頭性」的暖場,我也感受到團隊為呼喚更廣大的受眾,以其嫻熟互動技巧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連結的心意。過沒多久,除了主辦單位預先設置的塑膠椅,在園區範圍的建築結構、階梯、人行道、草皮、樹林,都看見許多穿著「正規劇場」少見的休閒服裝的人們向台前靠攏、席地而坐,邊看著演出邊隨興交談,甚至攤開地毯愉快的享用美食。其實,像這樣將「如何觀賞」的權利向庶民敞開,又何嘗不是一種不受拘束,回歸主體的美?

正式進入《土地的歌》,演出全長約七十五分鐘,無中場休息。可從同一位身兼主持/敘事者/歌手之表演者的串接,將演出分為四個段落,以對話、獨白、演唱為觀眾提示清晰的時代框架,隨後,則是用與之對應的音樂、服飾乘載表演團隊所擅長的各種技藝。這樣的創作邏輯看似單純,其實卻不無挑戰——如何有血有肉的讓歷史情境與技藝的呈現彼此扣合,而不淪為符應命題作文的生硬填鴨?放在「臺南藝術節」在地藝文推廣的脈絡,更有著深具意義的實踐價值。

首先,用帶有原始感的歌聲揭開序幕,男舞者裸著上身、腰披麻布,以充滿力度的現代舞蹈呈現出自然原始的動能,在快節奏的隊形變換中,不時齊聲呼喊回應敲擊聲背景,充滿陽剛氣息;接著,穿著大地色系的女舞者以較為柔軟的姿態加入,與男舞者合成一組宛如青草、樹林、高山的意象,連結紅旗群舞所象徵的先民征戰,在史詩般的滂薄音樂下,將由土地至人民的表演張力渲染開來。在這段落,也放進了「疊椅子倒立」的特技,表演者在眾人的屏息等候下,緩緩的將七張木椅層層堆疊,並爬到近兩樓高的最高點做出倒立動作,正好與文化中心建築外牆的藝術裝置形成有趣呼應。(詳見下圖)

土地的歌中「疊椅子倒立」的特技(鄭得愛提供)

第二段,精準使用「音樂」與「服飾」指涉特定時代、族群、藝術風格,如〈望春風〉、〈山頂的黑狗兄〉、〈我的未來不是夢〉、〈永遠不回頭〉等經典曲目,以及象徵本土「傳統」的農家斗笠、客家藍紫衣衫、日治「摩登」的花襯衫、西式正裝等,作為群舞的模板,在一派繽紛親切的懷舊氛圍中,快速喚起現場對台灣近代史的集體共鳴。值得一提的是,在「踩高蹺」、「人牆合體」之後的兩項馬戲表演,表演者身穿棒球裝,既要擬仿昔日少棒運動的熱血片段(且有從三振的失落到全壘打的振奮之戲劇性歷程),又得回到演出團隊的特技show,也因此出現了「用雜耍的保齡球瓶揮棒」、「棒球員轉大鐵圈」的奇異錯置。這現象使我思考到「當代馬戲表演」在與其他藝術形式混搭,試圖加深其娛樂性、藝術性時,如何適當辨識其中同質與異質、適時取捨,好使其主體性不至被特定文化符碼影響,反而無法兩全其美?(詳見下圖)

土地的歌(鄭得愛提供)

下半段,聚焦在戰後的台灣,外在硬體逐步建設、經濟起飛,內部社會朝向多元民主,人民共同走過震災、威權、疫情的大敘事。選用〈落雨聲〉搭配建中、北一女制服的優美雙人現代舞、〈離開地球表面〉的現代街舞,繼續展現目不暇給的「水晶球」、「轉方形鐵框」、「閃光扯鈴」、「人體疊羅漢」等特技。我認為,此時的選擇縱然單純,但從雜耍物件的現代性質、表演者專注完成高難度動作的狀態都相較前段來得切合主題。就在這一連串近乎「超人」的奇觀後,舞台擺上了一個樹木佈景,掛上中國式的紅燈籠,在一曲象徵著愛與和平的〈手牽手〉中,由主持人由獨唱、訴說各領域已然的奇蹟,引導眾人合唱、看著表演者舞蹈、一起合照,宛如公益聯歡晚會般略顯突兀的來到尾聲。(詳見下圖)

土地的歌合唱場景(鄭得愛提供)

《土地的歌》在以藝術促成「社會共好」的價值下,不安於傳統的馬戲技藝,盡力將更多元素放入表演、串連在地歷史文化記憶,在全球化的浪潮帶來跨領域、跨時代、跨文化的繼承與交融。由此次展演來看,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展現了其深厚實力,完成賓主盡歡、平易近人的大眾表演藝術作品。但更細緻來看,要如何在藝術與通俗之間,追求更具美學價值的呈現,而不在某些片刻淪為服務權力單位與社會意識的工具,讓這首《歌》既「好」且「美」?將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