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穿越時空的訊息》
時間:2023/11/5  19:30 2023/11/04 14:30
地點:臺南市城市漫遊

文/ 蔡佩伶(2023劇場評論人培力工作坊學員)

訊息可能穿越時空嗎?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借用了台南古城區街廓,讀取層積時空的剖面。劇情描述小風面對活在年少記憶的失智外婆,選擇返鄉工作就近照顧。他時常聽見外婆不停喃喃重複說著「欲去西菜市剪布做風幔,時間已經袂赴矣。」西菜市成為小風修補回憶拼圖的起點,依照外婆生命軌跡走過一個個重要場所,透過物件想像昔日,祖孫人生因此連結。

從地景展開的故事

觀眾先在西菜市立面下領取布包,分隊而行。故事由小風的旁白耳音展開,場景隨移動而立體,我們沿著返鄉青年小風的視角,探索外婆的青春私歷史。推進劇情前行的除了故事線和道具,還有場景本身既存的地景脈絡。西菜市是外婆的工作場所,而正興街老宅分別作為外婆姊妹淘美蘭姨婆的住所或是小風工作的旅館。漫遊路徑經縝密規劃,沿途角落定格都是沉浸的環扣。讓觀眾在觀眾或參與者兩種模式之間切換不同體驗情境。按指示走走停停,小風口述故事耳音前導,協同飄入視線的關鍵人事指引所在,地景帶入脈絡隱喻,再踏進短劇或舞蹈的表演空間。聲光樂境統合渲染下,受到懷舊感性召喚,感知被填滿。

參與作為神入的路徑

情節設定多次觀眾互動段落,透過事件纏緊劇情、地景到觀眾的多向連結。在西菜市就因地理特性啟動披風選布事件。觀眾依店號卡循址執行任務,藉此體驗外婆工作實況,交談過程獲得來自店員的在地觀點,增強觀眾的環境熟悉感。後續在正興街巷弄的美蘭姨婆家,先進入光與鏡像營造的流光溢彩,光線折射、繞射和反射搭配流動感的行旅意象蒙太奇投影,自然風背景音樂共造虛實同界的魔幻時刻。美蘭姨婆奉上招待飲品,五感串起美好體驗,撫慰味蕾的同時也帶來療癒。
 
舞蹈的非語言訊息

舞蹈是提示情節和時空的重要元素。舞蹈段落大致可分為三類,一種由地景屬性所轉化,以舞動表現生活型態 ,例如西菜市的群舞。肢體即捕捉裁縫動作加以解構重組,加上獨舞到群舞的聚合變化表現裁縫的連續意象。讓故事線和地景以舞蹈。另一種由時代氛圍所提煉,像李香蘭電影的旗袍舞,透過服裝及道具建構時空場景的想像空間。小風工作旅館頂樓的社交舞,有年輕時代的外公外婆,也有此刻的小風跟外婆,舞者身份反映建築與使用者的交會,因時間的線性推進構成映照,而存在某種隱喻。

現實粉碎的夢幻

雖然場景完整,沉浸式劇場高度仰賴聽覺造幻,在表演降臨前先編織觀眾想像。但行進間不時冒出的真人真車和現實聲響,讓城市為場景的預設出現分心縫隙—市井當下聲響與耳際緩釋的語樂相抗,遊走過程切換著觀眾、自我、參與者之間的個人認知。此外,部分演員詮釋超齡角色,但技術不足以執行角色目標,導致裝扮和演技有落差,說服力不足。當思索開展,舞台幻覺逐漸被現實消解。

小結:將劇場化做連接虛無與意義的過渡儀式

與其說是沉浸式劇場,《 穿越時空的訊息》更接近自地景衍生的非語言舞蹈及故事複合儀式。抒情氛圍觸發感知先行,試圖為價值真空的時代中人搭建可憑藉的療癒原鄉。移動和體驗是進入原鄉的索引,涉足理解他者的歷程,意義系統被回補。思索如何與歷史同行並回應時代的可能,《 穿越時空的訊息》的儀式追溯提供某種解方。儘管群眾、歷史、藝術和劇場的關係待梳理,飄渺的劇場依然能作為動力,啟迪探索的好奇心念。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