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從《我為你押韻──情歌》談生命的芭樂與庸俗
講者|馮勃棣
時間|2022/04/16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國際廳會議室

演講紀錄:朱晨瑜(劇場ART報馬仔工作小隊)

2022年04月16日下午兩點半,臺南文化中心系列講座「劇場ART報馬仔」邀請編劇馮勃棣前來演講。從舞台劇劇本開始創作的他,近年也跨足至影視產業進行創作。此次他以其最為知名的劇本《我為你押韻──情歌》,來與聽眾談論他的創作歷程及想法的改變。

馮勃棣以自身的經歷作為開頭,分享他開始認識何謂編劇的起點。他在大學時,就讀工商管理學系,然而當時在這個科系的他,念得太痛苦,因此他去旁聽了戲劇系的一門課,叫做「西方經典劇本選讀」。以往,他所認識的都是演員,最多是導演,在這門課,他第一次認識了「編劇」這個專業,也讓他開始對之有所嚮往。大學畢業以後,他考入了台大戲劇研究所,也在這個階段寫了《我為你押韻──情歌》這個劇本。

《我為你押韻──情歌》,是一個愛情、療傷輕喜劇,從馮勃棣人生當中第一次嚴重的分手開始,是劇作家當年為自己療傷的一個作品,卻沒想到這個作品會造成後面十幾年的漣漪。

馮勃棣說,這齣戲最一開始誕生於台大戲劇系的小劇展,由他自編、自導,也和同學們一起演出。在這之後,《我為你押韻──情歌》獲得了第十一屆臺北文學獎的肯定,這對他在創作生涯的初期是極大的鼓勵,也因此讓這個劇本被創作社劇團看見,進而製作演出這個劇本。演出結束後,這齣戲小有迴響,而三年後又演了一次,之後做了五周年的盛大版本。當五周年演出結束後,馮勃棣寫了一篇文章表示,這齣戲應該要封箱了。沒想到2020年時,這齣戲被國家戲劇院拿去當做2020台灣國際藝術節的一檔演出。本該在2020年於國家戲劇院演出的這齣戲,卻因為當時新冠疫情的影響,這齣戲在演出當天中午宣布取消演出,延到2021年。終於,這齣戲從當年的小小劇場,變成了國家戲劇院的一個大型製作。

《我為你押韻──情歌》其實是馮勃棣創作的第三部劇本,他的第二部作品是《掰啦女孩》。在完成《掰啦女孩》後,這個作品得到了「非常紀蔚然」的評價,起初,他視這樣的聲音為讚美。「他(紀蔚然)是我非常喜歡的劇作家,也是我的啟蒙恩師,他的劇本我都看到爛了」馮勃棣也在此分享,他在創作時無意間模仿了紀蔚然講話方式或說故事的方式,他甚至學習了紀蔚然看世界的方式,然而,這點是他現在回頭看,認為最嚴重的事。馮勃棣在當時被稱為「小紀蔚然」,後來他漸漸覺得有些不太對勁。於馮勃棣而言,紀蔚然的作品愛比較少、憤怒比較多,他認為自己的作品相較於紀蔚然,是有愛的。馮勃棣當時認為他需要找出自己的風格,他也表示,看世界的方式,應該是自己的獨一無二。

馮勃棣指出,他在2018年有一齣被紀蔚然盛讚為他藝術成就最高的戲,叫做《神農氏》。縱使這齣戲的藝術成就如此之高,卻僅演了三場、網路上劇評兩篇,就沒了。馮勃棣表示,《神農氏》是一齣很好的戲,但影響力卻遠遠不及《我為你押韻──情歌》。他也分享,有兩種東西是人類需要被滿足的,一是非常普世、淺顯易懂的慾望,另一種則是達到藝術企圖心的作品,而前者看似如此「芭樂」、「庸俗」,卻是比後者更容易擴散出去的。芭樂、庸俗,就是有共感,它滿足了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慾望。

劇作家馮勃棣過往總認為芭樂、庸俗不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所經歷過的更多,到後面發現,即使他仍對芭樂、庸俗頗有微詞,卻也承認芭樂、庸俗一點也不渺小,相反地,它很偉大。

演講現場,馮勃棣透露,《我為你押韻──情歌》近期正在籌備電影版,他也因此很感謝過去的自己。他說,近期在重新看這個劇本的時候,有一個感慨是「哇我以前怎麼寫得出這種劇本?」他表示,現在的他已經跟當時寫出這個劇本的他不一樣了。他已經變了,他寫不出那樣的劇本了! 他曾經想寫《我為你押韻──情歌2》,卻發現寫不出來了。他以編劇多年的創作經驗,建議現場聽眾們,可以將人生的情緒、狀態紀錄下來,不用馬上將之發展成一個作品,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紀錄下來,因為人生可能不會再有這樣的經歷了;因此,把那些獨一無二的狀態紀錄下來,是一件很美的事。

接著馮勃棣提及,他曾經寫過的一部電影《帶我去月球》,當時的他正思考著:「沒有才華怎麼辦?」於是,寫了這個劇本。故事中的汪正翔(劉以豪 飾)三十歲時,他的好友李恩佩(宋芸樺 飾)過世,之後汪正翔回到高中時代,為了要讓李恩佩在三天內放棄她的夢想,他阻撓她的徵選,被李恩佩發現這件事的她,最後承認他是從未來回來的,要讓李恩佩放棄是因為她未來會失敗、會因此死亡,然而當汪正翔說出這番話時,看到李恩佩的眼神,才意識到讓李恩佩死亡的原因並不是她追夢,而是她要怎麼在追夢之後面對、接受「沒有才華」這件事。歌手張雨生在這部電影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劇情中安排了張雨生最後一場演唱會,李佩恩因與汪正翔決裂後,本約好要去看的演唱會也臨時決定不去看了,汪正翔告訴李佩恩,如果現在不去看,那以後就永遠沒機會了。

隨著電影情節的進行,汪正翔也終於知道,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張雨生的演唱會如此、追夢亦是。最後,在汪正翔準備回到三十歲時,汪正翔告訴李佩恩一句話:「妳不用完美也值得被愛」,這是汪正翔告訴李佩恩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汪正翔經歷了那三天的頓悟。

馮勃棣以對於人生的體會作為這場演講的結語。首先,創作者要誠實,當下的體驗、經驗都要很珍惜;接著,很平凡的事情是人生最有光彩的事物,那些庸俗、芭樂的事情是讓人更有共鳴的點;第三點,人生最後也不過是幾個片段會讓你記得。馮勃棣回想自己過去生病的時候,時過境遷之後,現在所能記得、感覺珍惜的,卻也只是和親友吃飯、散步這些看似平凡卻美麗的片刻,而非那些得獎上台的耀眼時刻。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