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演員─孤獨又燦爛的職業
講者|王安琪
時間|2022/03/26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國際廳會議室

演講紀錄:朱晨瑜 (劇場ART報馬仔工作小隊)

2022年3月26日下午兩點半,今年「劇場ART報馬仔」系列講座第一場,邀請到資深劇場演員王安琪,現身說法,引領台下的觀眾,透過演員的職業生涯,一起窺見人生一角。

首先,王安琪以一個小遊戲作為演講的開場。在這場遊戲的第三輪是向觀眾徵求一樣物品,其它觀眾會從這些物品當中選一樣不是屬於自己的物品,並編造一個與這項物品的故事。一位聽眾拿了護手霜,說了一段她隨身攜帶這個護手霜,是因為姊姊的一段故事。在這個過程當中,參與遊戲的觀眾已經完成一個非常基礎的表演。很多人會認為表演、演戲的重點在台詞,然而王安琪強烈表示,台詞不是表演的重點,行動才是。行動是因為有目標,而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會有障礙,而行動才是表演的真諦。

選擇將講座命名為「演員─孤獨又燦爛的職業」,很顯然是發想自2016年知名韓劇「孤獨又燦爛的神─鬼怪」。她認為演員就像是活在平行時空的鬼,之所以選用「孤獨又燦爛」,是因為她還沒進入這行時,看到的都是演員在台上光鮮亮麗的一面,總覺得十分燦爛,然而這份燦爛卻只是演員工作的百分之三十。當演員的時候,她可以跟每樣東西有一段故事;然而當幕降下時,卻沒有一樣東西是屬於自己的,這便是屬於演員的孤獨,卻也是她享受與珍惜的感覺。

是什麼契機讓她走上戲劇之路?跟多數迷惘的高中生一樣,她就是分數到了、填到這個系。當時的她在戲劇跟日文之中猶豫不決,卻因為隔壁班女同學的一句話,不服輸的她決定證明自己,最後決定讀了戲劇系。即使這樣看似荒唐、不太深思熟慮的決定,在這段旅程中也有許多跌跌撞撞,她卻未曾有過放棄的念頭,堅持到現在。像是她在十八歲第一次登台時,飾演《慾望街車》裡的布蘭奇。演出當天彩排時,十八歲的王安琪仍在忘詞,之後的演出,災難才真正開始。正式演出時,到了第七場,對手演員把台詞講成了第九場的,當時的王安琪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次的經驗讓她學到的教訓卻僅僅是台詞要背更熟,不只要背自己的,還要把整個劇本背起來,而非讓她決定不當演員。

王安琪成為演員的方法就是土法煉鋼。在學期間瘋狂接戲,不斷練習,讓自己每次都有所進步。有一次讀劇,她飾演一名印尼籍傭人,而「印尼籍傭人」這個角色,並不僅擁有這個角色的個性、故事,這個角色的國籍、身分,會讓她有口音、不同的文化背景,但生活當中沒有認識的印尼籍,要怎麼接近這個角色呢?

於是,她去台北後火車站的東南亞商店,一一詢問每個顧客的國籍,找到印尼籍後,再說明原因,徵詢是否可以錄音、訪問,問一個不夠,要問兩個。她也表示,人跟人之間是有不一樣的東西存在,沒有跟這個人互動,根本不可能真的了解這個人。王安琪開竅的契機是前輩的一句話。那時候的她,在排戲過程始終感受不到對方在戲裡的愛。她向前輩表達她的不知所措,而前輩跟她說了三個字,讓她立刻開竅了。

「想辦法!」就是那位前輩告訴她的一句話,也就是這看似輕如鴻毛的三個字,讓王安琪開竅了。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沒有想過能做什麼,而是一直抱怨對手。在她調整自己的心態後,那次的演出呈現也讓她在台上突破自我。所以,要怎麼成為演員呢?跟做所有行業一模一樣,做錯了,想辦法做對,做對了,再快一點做對!只是演員的工具是身體、是心智、是聲音,僅此而已。

王安琪表示,讓她感覺最有挑戰及難忘的角色,是台南人劇團《Re/turn》的簡嫚菁。這是一個跟她自己相差太多的角色。這齣戲演了五十幾次,後來王安琪發現自己身上其實有簡嫚菁的部分,但她不願意面對。「簡嫚菁」這個角色教她的是,如果一個演員本人對所謂的「人」有越多的成見與固執的喜惡,會對從事演員這個工作——成為角色們,越顯不利。

重複演同一齣戲會不會很膩?王安琪反問現場的聽眾,跟伴侶在一起那麼多年會不會膩?於她而言,這兩個問題是同樣的,她認為這些事情都始於熱情,然而都屬於承諾、責任,她也老實坦白,「我真的會膩」,但她也不會因為膩了就亂演,重複了那麼多次,要怎麼樣仍如初見之感是「演員」這個工作最有趣的事。它會膩,但你不會輕易跟它說再見,也還是喜歡做著這件事。

但讓她感觸最深的職業傷害卻是,她已經不會選擇透過看戲或看電影來當作休閒娛樂了,甚至在國外看到她最愛的《哈利波特》,被厲害的技術吸引時,她首先做的是注意它的機關,而非享受。另一個職業傷害是,身為演員不能生病,也不能受傷,要過著很自律的生活,而要極度自律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精神壓力。她曾經看到自己的健檢報告感到十分難過,很想找朋友聊聊,然而隔天早上要拍照,她連哭泣都不能,只能自己消化這件事。

王安琪說,到了三十歲出頭時,她聽到身邊不斷有人說「女演員的職涯低潮期是出現在三十到四十五歲」,她為此打了一個問號,而這也是她轉型的開始。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演出被迫取消。一開始的她很焦慮,不過她的編劇好友簡莉穎告訴她,他們公司有一個想從劇場發展好故事,之後轉換成影視的計畫,詢問她的意願,於是她開始寫劇本,也就是前陣子演出完成的《愛在年老色衰前》。

演講的尾聲,王安琪分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劇本七問」,她從做角色功課當中習得這七個問題,也將之運用在人生當中。這七個問題是:我是誰、我在哪、現在是什麼時間、我想要什麼、為什麼我想要它、我要怎麼得到它、是什麼在阻止我得到它。一般而言,戲劇當中要設定很多阻礙,戲才會好看;但是,她建議把人生聚焦在「我想要什麼」跟「我要怎麼得到它」兩個問題上。

「戲劇就是行動,戲劇就是人生,要找到人生的行動才能解決你要解決的問題。」王安琪以這段對於人生與戲劇的感悟為這場演講做了精彩結語。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