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原舞者
時間:2022/5/6 19:00
地點: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文/秦嘉嫄(成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他們歌唱的這個地方,相當於花蓮木瓜山林場歷史的出入口,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一隅,往昔是早已停伐封存數十年的哈崙工作站索道的出發點。雖位於鯉魚潭畔,但這個林場鮮少為人所知。

在高聳松樹圍繞中,穿著簡單米白或淡藍衣裙的他們徐徐繞著圈走,電子音樂低鳴,不斷重複。Afel一詞,是灰、是餘火、也是傳承不息。他們走著走著消失了,音樂乍停,全然的寂靜,然後我們聽見黑夜裡的各種蟲嘶蛙鳴鳥叫,旋律裡的節奏,彷彿擁有天賦的即興配樂能力。

而將來若回首,「原舞者」這群年輕人,向整座森林喊出自己的聲音的Afel,或將成為一個標誌性的轉折。

因緣際會中,我在去年底結識了這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主創團隊及表演者們,三月也受邀在玉山神學院看了片段排練,甚感新意,之後便一直遠遠地觀察著。導演謝浩偉從金山高中時開始跟著第一代成員、現今藝術總監懷劭.法努司的學習,編舞邱瑋耀及音樂設計林浩汝,可能以「北漂青年」描述更為貼近。而眾表演者們,其實完全無法以「舞者」稱之,皆是長期合作的附近東華大學學生。高矮胖瘦不一的體型,或許更像是那些我們熟悉在開幕式、婚禮、藝術節的舞台上,幾乎千篇一律著族服歌唱的青年原住民,但此刻改換貼身剪裁的現代舞服裝,為了Afel,拋出自己的當代靈魂。

事實上,「原舞者」自2007年搬遷至今的2022年,這是第一次於自家附近正式演出。彷彿試煉,演出當週大雨斷斷續續,翠綠的草地變成鬆軟夾雜著碎石的泥濘,充滿信心的年輕人為自己驗證了戶外演出的脆弱,與天意。眼前他們穿著飄逸衣裙的青春身體,開始奮力奔跑,喃喃私語,失足滑落,沾滿溼泥的衣裙不再輕揚。

胡台麗在1991年在台北初識「原舞者」時,曾比較了專業舞者與原舞者的不同,認為,雖然類似的節目藝術學院舞蹈系的學生向原住民學習、搬上舞台演出,「但是由原舞者的年輕團員呈現,那樣清新有活力的歌聲與肢體動作,把我帶回山巔海濱的部落」(《原舞者:一個原住民舞團的成長紀錄》歌舞祝禱序)。也差不多同時,開啟了一同至各部落參與蒐集練習,再將採集的素材有系統地整理與呈現的經典編舞方式。如此方式,直到最近,在不同的舞團中備受考量,也不斷地以實驗方式重塑。因為若僅將原住民樂舞和實踐視為遺產,那麼似乎就僅能被收集,被視為樣本,而被限制在博物館中。

Afel也不願自限於博物館中,甚至更進一步,也不要清新有活力的歌聲與肢體創作,導演謝浩偉要的是那些歷史中的壓抑與黑暗,要給它火重新燃燒。編舞邱瑋耀遠遠超出了傳統樂舞的限制,林浩汝的音樂營造出生活爛泥中的電音感,讓表演者進入了更加濃郁、需要不同技巧與隊形的領域。

整支舞原本可依照時間序,從祖靈祭儀伐木爭鬥一路順著索道而下,然編導有心,將傳統服飾的歌舞放在最末。如此,整場的現代舞衣裙,便不僅是從白色到泥濘的過程,還成為某種感概的比喻:掩在身體裡沒有熄滅的傳統、或者始終無法拋下的傳統,終究在黑暗中陡然發亮而出。

表演者不再僅是手牽手,引吭高歌。而是一排人勾著手臂,更像是抗議,也許是抵禦著當代警察、日本官員、外族敵人。更不同的於牽手跳舞的是,不斷在暗夜中前行時,畫面美得彷彿推著霧在走,但總有人離開隊伍。歷史的消失,成為個人與群體的掙扎,被背叛、被死亡、被迫一躍而下。這就是Afel的世界。

時代更迭,Afel燃出了不同以往的原舞者,同時花蓮的表演環境也在轉變。此次演出,說起來應該是附近銅門部落的東冬侯溫串連了自己的《遊林驚夢》、TAI身體劇場《消身匿跡》,再加上原舞者,成為連續三周末的劇山計畫。而相較於其他兩團擁有正值創作顛峰的主要編舞或創作者,「原舞者」成立最久,卻彷彿斷代,也顯得更為渴望打造自己的文體,在變與不變之間,撞出一鳴驚人的製作。

於是,每一位參與者都想挖,都願意縱身一躍成灰燼。從女子執著陶壺開場時因緊張而顫抖,到男子的踩踏拉扯,各式能量在他們的身體中蔓延,也使得音樂、演出者及燈光多處銜接繁複而混淆。編制可以說極為大膽,又是敲擊樂器、又是吹奏樂器、又要扛人、又要狂喊。眾人皆心切,不免太矯態。一些高站、容易失衡的動作,更顯得肢體的稚嫩,與熱切質問自己靈魂的心。彷彿千百年來堆疊的土壤,都爭在此演出中滾動滑落。

同樣心切的還有共處在樹林中的觀眾。觀眾們在黑夜中摸索著尋路,踏著爛泥,來看演出。不知為了什麼,坐到沾滿雨水的板凳上,大家總是忍不住拿起手機拍下燈光照耀下如羽毛般的龐然大樹,還有表演者盎然流動的光影。暫且不論手機拍照是否干擾,或許此刻的枝節蔓生,是最搖盪人心的畫面。

因為Afel是如此自信,毫不畏懼過往的黑暗,更具備自我翻新的韻律與意圖。但若要渾然天成,仍得靠時間去融入泥巴,讓過硬的鑿痕長出血肉,讓創作者與觀眾一起與大樹、小草、動物交談。

主編小註:本作品為「Phpah藝術聚∣劇山計劃」系列之一,於花蓮演出現場發送之小冊內所列「創作與製作群」有「顧問-秦嘉嫄」,依評論常態與本網站通則,應屬不適合書寫評論狀態,但因本人觀演當場所知其創作發展過程之相關實際工作狀況,以及表演日期前後由「原舞者」「Phpah藝術聚」臉書公布訊息均無相關敘述,因此,決定上傳本文,維持「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一貫關心台灣現代劇場藝術生態的立場,也為「原舞者」今年邁開的腳步留下一些觀察的紀錄,一如文中所言「將來若回首,「原舞者」這群年輕人,向整座森林喊出自己的聲音的Afel,或將成為一個標誌性的轉折。」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